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品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淀粉合成的最后阶段涉及到三个关键酶,分别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1(SBE1)和淀粉分支酶3(SBE3)。这三个酶主要由三个基因控制,分别为Wx基因,Sbe1基因和Sbe3基因。本试验利用了两个群体,一个以籼稻品种南京11和粳稻品种巴利拉为亲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一个以苏御糯和桂朝2号为亲本构建的近等基因系群体(NIL),来研究Wx基因,Sbe1基因和Sbe3基因与稻米品质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基因对品质指标的单个效应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利用DH群体作为分析群
其他文献
为探明不同缓控释氮肥及其与常规尿素配施对提高机插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本研究以中熟常规早籼稻中嘉早17和迟熟杂交中籼稻川谷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水稻育种的一个主要途径,两系法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之一。光温敏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的基础,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是两系杂交水稻能否应用的关键。这些年来,大批科学家致力于两系杂交水稻研究,两系杂交稻优势组合的选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还有许多重大的问题有待解决。选育低临界温度的实用型光温敏不育系仍然是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以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