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汉语字幕幽默翻译之分析——基于功能主义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0tl8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对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中文字幕的英汉翻译进行了个案研究,重点强调其幽默的翻译。文章讨论了影响和制约字幕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老友记》字幕时采取的具体策略及其得失。 文章指出,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根据这一理论的观点,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也是一种有明确意图的行为。在我们目前要研究的个案中,中文字幕的主要功能是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以最有效的形式向中文观众提供最有关联的信息,帮助中文观众理解这部情景喜剧,更重要的是,令中文观众获得和英文观众尽可能相似的感官体验。本文以翻译目的理论(Skopostheorie)中的目的性原则为主要标准,分析中文字幕是否以及如何在译入语文化中实现其目的。 字幕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交际通过符号(sign)实现。符号具有规约性和文化特殊性,同时,符号的使用具有目的性,它要达到特定的目标。交际活动的成功要求交际符号必须在意义方面达成某种共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将原语文化中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转换成译语文化中的符号,因此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此外,翻译是文本处理的活动,而这种文本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因素,情景因素和隐藏的或预设的信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情景中,在何种程度上,把非语言文本因素转化为语言文本因素具有文化特殊性(culture specificity)。翻译目的论认为原文只是译者利用的多种信息中的一种。原文不再是译者决策的至高无上的依据,它只是一种信息提供。因此,译者可选择有利于实现翻译要求和目的的内容并采用有益于实现其目的的表达方式来生成文本。 在本个案中,译者还要受到《老友记》字幕本身特性的限制。考虑到多媒体文本多模式的特点,作者从语用、符号两方面入手,详细探讨了该剧中文字幕翻译的得失,其结果证明了Toury (1995 )和Venuti (1995)的观点:译者能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对源语文本进行干预,以达到翻译的目的。
其他文献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在很多学科里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学者们从各个学科来分析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语用功能,心理过程等等。诸如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学,语篇分析等路向来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高科技处理手段也迅速发展起来比如:人工智能.本文主要论述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以及人工智能对于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冲击
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要有步骤地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革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自此开始了以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地主所有制为宗旨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到1952年9月,土改工作基本完成,全国约有3亿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去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350亿公斤粮食
客观性是新闻语篇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因而,人们通常简单地认为,新闻语篇与任何主观性都是格格不入的。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认为主体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性
学位
本文尝试以关联理论为框架来解释阅读理解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阅读理解的本质的认识。 对关联理论基本观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20世纪80-90年代,法国认知心理学家Dan Spcrbcr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