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际上的洗钱活动日益猖獗,与其相关的犯罪领域不断扩大,洗钱的危害性也逐渐引起关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洗钱具有滋生腐败、吸引犯罪、破坏国家声誉等诸多不利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但洗钱的经济影响尚存争议。大多认为,洗钱对金融机构的破坏和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等会抑制经济增长,因此应加强打击洗钱力度。然而也存在一种相反观点,即洗钱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效应。此种观点认为,如果非法资金仅从发生犯罪的国家转移到洗钱国家,那么后者将不承受由洗钱的上游犯罪产生的负面影响,当一国相比邻国监管更不严格时就有可能实现这种情况;而反洗钱监管越严格,国家将遭受更多的负面外部效应,即无法吸引非法资本。在这种观点下,“政策不作为”的观点出现,即认为政府不应该将资源放在打击洗钱活动上。在此背景下,实证研究洗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必要。然而目前鲜有文献基于洗钱的视角实证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在我国甚至还属于空白。本文基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20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从洗钱吸引力和洗钱规模两个方面实证分析洗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旨在为各国加强反洗钱立法提供支持与依据,并尝试为加快推进我国反洗钱工作提供建议。研究发现:洗钱吸引力和洗钱规模均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说明洗钱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另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洗钱的负面经济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各国应加强反洗钱力度,抑制洗钱蔓延,以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我国反洗钱工作推进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