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细小病毒VP3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excalib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中的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雏鹅和雏番鸭,以急性肠炎及肝、肾、心等实质脏器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病程短,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在欧洲、亚洲等许多国家相继都有发生的报道,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小鹅瘟的病原为鹅细小病毒,核酸为单链、线性DNA,大小约为5Kb。病毒外观呈现圆形或六角形,直径大约20~25nm,含有正股DNA的病毒粒子和负股DNA的病毒粒子的数目基本相等。鹅细小病毒基因组中含有2个主要开放阅读框架(ORF),左侧OPF(LORF)编码非结构蛋白(NS),右侧ORF(RORF)编码3种结构蛋白(VP):VP1、VP2和VP3,分别由732、587和534个氨基酸组成。Zadori等对GPV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暴露于衣壳表面的氨基酸序列均出现在VP3内,是病毒核衣壳的主要成分,约占总蛋白含量的80%。VP3基因全长1605bp,编码534个氨基酸,具有高度保守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是GPV主要保护性抗原。 目前,控制小鹅瘟的爆发和流行主要使用高免血清和传统疫苗。但是这些制剂本身存在问题,例如高免血清利用成年鹅制备血清产量低,成本高,易导致某些鹅源性传染病的垂直传播和人为扩散的缺点,同时异源的血清对鹅是一种抗原,诱导产生抗体,易发生排异,影响抗血清在鹅体内的中和保护作用,造成保护时间短的缺点;弱毒苗对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足以防制鹅细小病毒的大流行而强毒疫苗容易发生毒力返祖,一般不使用。所以,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疫苗,用以预防和控制小鹅瘟的爆发和流行。 核酸疫苗的出现为小鹅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系将外源抗原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载体,直接种于动物机体,导入宿主的靶组织中,外源基因表达特异的蛋白抗原,与宿主细胞MHC-Ⅰ类或MHC-Ⅱ类抗原分子结合,刺激免疫识别系统,从而引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核酸疫苗发展迅速,许多研究者将不同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已在一些疾病如流感、乙肝、艾滋病、牛疱疹病毒感染结核病等取得初步结果。这为鹅细小病毒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实验选用鹅细小病毒四平分离珠VP3基因为候选基因,利用碱裂解法提取GPV基因组DNA。应用Primer5.0在VP3基因两侧设计一对引物P1/P2,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从GPV基因组DNA扩增出VP3基因片段。将VP3基因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中进行克隆。对所提质粒进行快速鉴定、PCR
其他文献
肾盂积水是目前小动物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是尿路发生阻塞,根据发生阻塞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患侧肾脏摘除法适用于单侧肾脏发生肾盂积水的治疗。据文
禽流感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对于禽流感防治主要采用全病毒灭活油佐剂疫苗,其优点是制备方便、效果确实。虽然灭活苗对控制禽流感的流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