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公共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其本质是用以解决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冲突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良好的公共政策能有效的配置社会资源、减少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经济良好发展。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集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广泛的公民参与,就必然不可能自觉的表达公民的真实意愿,就无法保证公共政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务的增多,传统的参与方式的不足,已无法满足公民参与的愿望和诉求。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当代社会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通过网络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我国各级政府对网络民意也愈加重视,通过网络了解民情,制定和调整施政方针,成为我国政府施政的新形式。网络问政,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程度,成为我国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工具。由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政治革命必将更深刻的影响到当今政府的公共政策系统之中,从而更关系到公民利益的合理分配和政府目标的实现。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听取网民意见标志着我国的网络民意正式开始受到政府和最高领导人的重视。网络做为公民参与的新型载体,其开放性和平等性极大的激发了公民参与的热情,而网络参与的自由和便捷也大大降低了公民参与的成本。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网络民意作为新型的表达方式,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代表性不足、参与的非理性、非规范性等弊端。随着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产生很多新问题。探索如何发挥网络民意在公共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最大效用,规范网络参与过程中的种种行为,使网络民意表达形成一个有序的机制,对确保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对国内外网络表达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阐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本论文主要涉及的核心概念公共政策、网络民意进行阐释,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为接下来的网络民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对目前网络民意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意义和挑战进行详细阐述。一方面,网络民意为公共政策制定带来积极的影响,是传统公民参与形式的有效补充、促使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更为合理,确保了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表达形式,又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这一部分队为什么要对网络民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本文第四部分,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现状的分析,对网络民意表达的平台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出目前网络民意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也是本文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对我国网络民意表达有效途径建构的对策性思考。在此部分中详细列出了从政府制度建设层面到技术手段的完善和公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方面,就如何构建网络民意合理有效表达的途径给出了答案。本文通过运用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下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情况,试图通过分析以往的现实问题和经验,探讨如何完善网络民意表达的有效途径,为政府今后的公共政策制定工作提供了参考。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了以往优秀的研究成果,对目前网络民意表达现状进行分析,将优秀理论成果和现实案例相结合,分析网络民意表达过程中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改进提高网络民意表达效率的对策思路和途径,力求所提问题的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