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宿松县棉花害虫的历年测报资料,研究了宿松县棉花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并采用浸叶法测定棉铃虫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抗性水平,提出了棉花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初步探明了宿松县发生棉花害虫30种,隶属于3纲、8目、19科,其中棉蚜、绿盲蝽、中黑盲蝽、棉红铃虫、朱砂叶螨、同型巴蜗牛为棉花田重要害虫。分析了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即发生期早、危害较重、历期长以及世代重叠现象明显。2、通过浸叶法测定了棉铃虫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在1995~2001之间,棉铃虫对菊酯类的常用品种已普遍产生抗药性,对氯氰菊酯和灭多威均保持在低抗水平,而对有机磷类的抗性水平在缓慢上升。3、在防治棉铃虫的药效筛选中,90%万灵和75%拉维因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35%赛丹和32.8%保棉丹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2.5%功夫、5%来福灵、35%甲多丹、44%多虫清、10%高效灭百可等对各代棉铃虫的防效不均衡,有的超过90%,有的只有70%左右。4、提出了棉花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以种植抗虫棉、加强田间管理和全程化控为主的农业防治技术;在准确测报的前提下,明确害虫危害的关键时期,结合以诱杀为主的生态防控和使用生物源药剂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辅之以科学用药及时杀灭的化学防治技术,建立健全棉花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推广运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