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棉花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oai201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宿松县棉花害虫的历年测报资料,研究了宿松县棉花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并采用浸叶法测定棉铃虫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抗性水平,提出了棉花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初步探明了宿松县发生棉花害虫30种,隶属于3纲、8目、19科,其中棉蚜、绿盲蝽、中黑盲蝽、棉红铃虫、朱砂叶螨、同型巴蜗牛为棉花田重要害虫。分析了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即发生期早、危害较重、历期长以及世代重叠现象明显。2、通过浸叶法测定了棉铃虫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在1995~2001之间,棉铃虫对菊酯类的常用品种已普遍产生抗药性,对氯氰菊酯和灭多威均保持在低抗水平,而对有机磷类的抗性水平在缓慢上升。3、在防治棉铃虫的药效筛选中,90%万灵和75%拉维因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35%赛丹和32.8%保棉丹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2.5%功夫、5%来福灵、35%甲多丹、44%多虫清、10%高效灭百可等对各代棉铃虫的防效不均衡,有的超过90%,有的只有70%左右。4、提出了棉花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以种植抗虫棉、加强田间管理和全程化控为主的农业防治技术;在准确测报的前提下,明确害虫危害的关键时期,结合以诱杀为主的生态防控和使用生物源药剂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辅之以科学用药及时杀灭的化学防治技术,建立健全棉花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推广运作系统。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营销方式和营销途径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再加上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应充分把握当前时代的发展动态,对企业的营销模式进
本文主要论述了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方法,探讨了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可以为今后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工作提出建议,从而促进设计水平的提升。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物流配送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污染和交通问题.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车辆速度、装载量等对污染排放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城市路
灰飞虱是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亚洲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RSV隶属于纤细病毒属,主要由灰飞虱
在广东省,河源市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也是深圳、香港等地饮用水源区、生态旅游区,其承担着实现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的责任,河源市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必须走低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