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限购政策是政府控制房价、稳定市场的一种治理措施,而该政策的实施又会给地方政府带来经济下行的压力:一方面,房地产业是地区经济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土地财政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此一来,可以认为限购政策的实施极有可能影响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偿债能力等情况,进而影响其发债行为。另外,近年来地方债规模的爆发式扩大与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均吸引着社会各界的目光,且“地方债规模累积”与“房地产市场调整”已经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两大热点。但是梳理已有文献时发现,现有研究忽略了限购实施可能带来的各种“溢出效应”,且鲜有学者关注到市场调整与地方债规模之间的内生关联。基于此,本文将“限购调整市场”与“地方债规模累积”这两大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以期明确限购政策与地方债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文章首先从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出发,找出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以及学术界关于该热点的研究缺陷,提出了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接着在总结学习相关理论、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限购制度与地方债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房地产限购政策影响地方债规模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假设;然后以70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分析了房地产限购政策对地方债规模的影响效应,检验了政府财政状况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并在确定限购确实会对地方债规模产生作用之后,又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了三种限购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探究了不同限购力度下政府举债规模的变化情况。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实施会显著促进地方债规模扩大;(2)“两轮限购政策”对地方债规模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3)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且财政状况的恶化会导致政府发债规模增大;(4)政府财政缺口在房地产限购政策与地方债规模这条因果关系中承担部分中介效应;(5)限购政策工具的使用能促使政府发债规模增大,且能有效增强限购政策对地方债规模的影响效应。本文从房地产限购政策的角度对地方债规模进行研究,不仅弥补了地方债研究的不足,还丰富了限购政策的研究文献;另外,将注意力集中于国家当前的两个热点问题,考察了两大风险之间的内生关联,对相关部门“双管齐下”治理政府债务与房地产市场有着积极的实践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