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能量获取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s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能量获取技术、能源转换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出现,让无线传感器网络有可能摆脱能量有限的约束,故以能量获取技术为基础的能量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Energy Harvest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EH-WSN)便应运而生。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节点从外界获取能量的能力受环境和位置的影响具有非对称特性,针对传统传感器网络设计的路由协议未考虑到节点获取能力已经不适用于EH-WSN。EH-WSN中路由优化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利用收集的能量最大化网络性能,保持网络稳定传输提升吞吐量和能耗效率。EH-WSN路由协议研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外界获取的能量作为唯一能源,其目的是让网络在能量获取下永久运行;第二类将外界获取的能量作为电池的额外补充,其目的是延长网络生存时间。本文围绕这一课题针对EH-WSN分簇路由协议进行研究,旨在如何有效利用节点能量获取能力,提升网络能耗效率最大化网络性能,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获取能量非对称的太阳能环境下EH-WSN,研究如何构建能量中性分簇机制。基于能量获取感知构建能量中性约束,在此约束下引入动态簇头集群降低簇失败概率,为普通节点结合能量中性约束和数据包到达率计算合理的数据传输占空比,达到理论上能量获取条件下网络持续运行。构建Type-2模糊逻辑簇头选取系统,综合节点剩余能量,节点相对位置和获取能力等多个因素,提高簇头选举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实验仿真表明,该分簇机制能够更好地保持能量中性状态,同时在吞吐量和能耗效率方面的性能都优于其他对比分簇机制。(2)针对由于簇间多跳传输产生网络能量空洞,降低吞吐量和能耗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在振动能补给下能耗均衡多跳分簇路由协议,通过合理的区域划分策略,控制网络各个区域簇头节点的数量以均衡簇头节点能耗,为簇头节点根据剩余能量、获取能力和相对位置设计簇半径调整策略构建非均匀层次型结构。在簇间路由阶段,利用改进的引力搜索算法,根据粒子进化不断优化簇间路由,将能耗均衡性、能量状态等条件纳入适应度函数设计中,给出一种能耗均衡簇间数据转发策略。最后仿真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平衡网络能量消耗、提升网络吞吐量和生存周期。
其他文献
近些年常用的智能算法如遗传、粒子群、模拟退火、鱼群等算法已经应用于各领域的最优值求解,并能得出良好的结果。这些算法的搜索能力通常受到初始种群大小和各种初始参数的限制。通常当种群越大时其搜索能力就越强,但却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去求解。对此本论文使用较小初始群体数的智能算法对图像进行otsu阈值求解,先使用六种智能算法对几幅图进行阈值求解,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六种算法中鸟群算法在求取otsu阈值时得出的
背景及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打破了机体的免疫稳态,引起以关节为主的靶器官发
纳米结构中的光电效应一直是一个热点课题,在光电探测,光伏电池,电子元件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侧向光伏效应作为其中一种典型的光电效应,由于在灵敏位置探测器中的应用也
对人工速生林木材进行高效高值应用是解决当前森林资源短缺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速生林材生长速度快,存在质软、尺寸稳定性差和力学性能差等缺陷。对速生林材进行物理、化学
MEMS惯性开关具有方便灵活、低成本和常值守状态下无功耗等特点。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MEMS惯性开关作为一种无源器件在微电子系统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可广泛应用于物联
广义频分复用(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GFDM)是5G物理层的候选多载波传输方案之一。与4G中的多载波传输方案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相比较,它在频谱利用率、带外(Out Of Band,OOB)辐射、峰均比(Peak-to-Average Powe
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它已广泛深入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等各种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移动通信数据,例如电话呼叫、短信、上网、位置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规律。基于移动通信数据来探索人类活动规律,已引发业界关注,产生诸多研究热点。本文第一部分工作对移动通信流量模式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出于隐私保护的需要,汇聚网格区域中所有用户的通信数据,得到该网格区域的移动通信数据。我们对在地理空间上构成一个行政
针对跳频信号(FH,Frequency Hopping)的分析处理,主要挑战在于大量的数据无法实时接收处理,表现为接收设备对大量信号数据存储压力大,信号分析过程计算量大导致分析过程实时性不佳。因此,如何降低接收数据的采样率,进而降低设备计算、存储压力是一个关键研究点。论文具体工作主要安排如下:第一,本文概述了跳频通信的特点及跳频信号盲解的主要流程,结合当前流行的压缩感知理论,总结分析了跳频信号分析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机器逐渐替代了手工操作,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自动化生产线在进行长时间持续生产作业时不可
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是用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核心器件,在现代数字信息处理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信号处理对带宽和精度需求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