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斯百、常书鸿在西北的油画创作及其开拓性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在吕斯百、常书鸿到达西北之前,西部的油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几近空白。吕斯百、常书鸿以其艺术活动成为西北油画创作和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功不可没;同时,作为最早、最有影响的用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黄土高原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的中国著名画家,其油画创作的美学特征,对后来西北的油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活动在西北美术教育史上,具有开拓意义。本文前半部分论述了吕斯百、常书鸿留法和归国后的油画创作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他们到达西北后的油画创作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西北特征,是西北最早具有全国影响的油画作品,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美学特征。吕斯百西北油画创作的“土色系列”作品开创了具有西北地域特色,挖掘黄土高原审美的作品之先河。其作品的西北特征和朴素、平实、浑厚、深沉的品格,对以后的西北油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常书鸿的西北油画借鉴敦煌艺术,具有浓郁的东方意味和装饰风格,追求油画的民族化。他的艺术观点和创作实践及其绘画表现的东方意味,写意性,线面结合的装饰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西北油画创作的民族性表现,都具有重要的典范和启示意义。吕斯百、常书鸿的西北油画创作大多取材于西北,因其充分反映西北特有的地域性、民族性而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西北题材油画创作。对以后的西北油画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后来的西北本土油画家及全国描绘西北的油画家深入西北边疆,寻找创作灵感,感悟西北精神,将西北风情、黄土高原的精神融进油画创作之中,逐渐形成了以西北风情为表征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的油画创作动向。本文后半部分就吕斯百、常书鸿的西北美术教育的开拓性贡献予以评述。吕斯百创办了西北第一个具有高起点、高水平,有完整教学思想与教学体系的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常书鸿在西北师院艺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兰州艺术学院任院长和教授。他们为西北开垦出了美术人才培养的园地,是西北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培养出了大批美术教育和创作人才,成为西北各省区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为西北美术教育的奠基、开拓、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他文献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变革,音乐领域也呈现了新的变化。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筝”而言,这一时期也有着较之以往不同的演变。无论是古筝的演奏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一位有突出贡献的钢琴作曲家。多年来,他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国传统的作曲手法与西方古典、现代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的民族化钢琴音乐的发展道路。他创作的钢琴作品
期刊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围绕工艺技术展开的发展史。其独特的工艺、原料、制度等等方面成就了景德镇陶瓷享誉世界的重要地位。但是景德镇现当代陶艺并没有获得应有的
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国家,政治领域的秩序是家庭秩序的放大。在传统家庭秩序中,父亲占有中心的力量,有绝对的权威。2010年后整个社会处在明显的转型阶段,极具时代思潮的“8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期刊
《傲慢与偏见》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创作的第一部作品(1797年),最初名为《初次印象》。小说中典型的“灰姑娘”情节模式、辛辣的反讽语言和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