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罗德·品特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以荒诞著称,人们称之为“品特风格”。这份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品特的戏剧《温室》来完成的。《温室》的故事发生在“疗养院”,该院院长鲁特官僚主义严重,管理混乱,疗养院就像是一所监狱。其中一个编号为6459的病人死亡以及一个编号为为6457的病人怀孕,鲁特作为院长却一无所知。为了找出凶手,整部戏剧陷入一种威胁的氛围,最后一名叫兰姆的善良无辜的管理人员被指控为凶手,使得《温室》的整部戏剧的荒诞风格非常明显。作为一种文学批判理论,接受美学关注的是读者而非作者。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中代表人物为姚斯和伊瑟尔,他们基于现象学和阐释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视域融合,空白点和审美距离。20世纪90年代初,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将接受美学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他们将接受美学的关键概念,如期待视野,视域融合等运用到翻译中,不仅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过程,还强调了以读者为中心。该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是译前准备,分析原文本的特征,研究平行文本,还有参考的书目。第三章是接受美学理论介绍,主要介绍了接受美学的起源,理论基础以及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第四章是案例分析,展示了通过多种翻译方法将接受美学理论与《温室》翻译相结合的示例。第五章是小结,主要阐述笔者在这次翻译实践中的心得、不足以及对今后学习的启发。本翻译报告的撰写,旨在为今后有意于研究戏剧翻译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同时也给从接受美学视角进行戏剧翻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