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海微生物F8712的分离鉴定及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29年弗莱明从真菌中发现青霉素以来,微生物就成为人们获得活性物质的丰富资源。在过去的70多年里,已经从微生物中发现了30000~50000中天然产物,其中10000多种有生物活性,8000多种是抗菌和抗肿瘤剂。然而由于抗药病原菌的蔓延,新病原菌的出现以及癌症和心血管等新疾病的增加,寻找新的活性物质源泉成了当务之急,因此科学家把注意力投向了一个尚未很好开发的巨大天然资源宝库一海洋。1964年,Schmeer首先从文蛤中分离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类化合物蛤素,从此敲响了向海洋要生活活性物质的大门,以后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国纷纷进军海洋,美、日、英、法、俄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海洋也以其低温、高压、寡营养、高盐等独特的环境使得生活于其中的微生物产生出结构新颖多样、活性独特的天然产物。 在我国的四大海域中,渤海、黄海和南海的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东海海域微生物的大规模大面积的资源调查、活性菌种的筛选还未见报道。本课题组在2003年5月,从中国东海离岸35海里的区域采集了28个海水、海泥样本,利用稀释涂平板法从中分离得到1043株微生物样本,并利用稻瘟霉模型作为活性初筛模型,得到216株对稻瘟霉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本论文选取了其中一株活性较强的F8712进行了菌株的16S rDNA的PCR扩增鉴定以及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并对该菌株进行了最适发酵条件的摸索。大规模发酵后对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生理活性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F8712菌株是一种弱嗜盐菌,最适生长盐度为2.5%。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菌在25℃、振荡频率120r/min、发酵初始pH值为6.0、接种量5%、72~120h内收获时活性最强;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0.4%、酵母提取物0.4%,牛肉膏1% 葡萄糖1%。 16S rDNA序列扩增、比对及构建进化树显示F8712与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BFAS的进化位置最接近,它们的相似性高达99.67%,因此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显示该菌有着陆地枯草芽孢杆菌的一些基本特性。
其他文献
首先利用亚麻油酸、月桂酸与环氧树脂的酯化反应制备环氧酯,再通过自由基聚合接枝反应引入有机硅烷单体、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化合物,合成了一种常温自交联干燥的水性环氧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结果,生成性教学则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形成语文生成性课堂,就一定要意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来促进生成性教学,但是,究竟要怎样做呢?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也对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教
对抗氧剂进行高温烘烤,采用质量损失和热失重分析评价抗氧剂的耐温性能,使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对抗氧剂耐温前后的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探究了受阻酚类抗氧
汽车水性金属闪光底色漆以水性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树脂,以甲醚化氨基树脂为交联剂,以水性闪光铝粉为效应颜料,以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蜡乳液为定向排列剂,在基材润湿剂、
以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和季戊四醇(PER)作为膨胀型阻燃剂,可膨胀石墨为阻燃协效剂,硅丙乳液为成膜物质,钛白粉为颜填料,水为溶剂制备出了一种可用于铁丝网的环保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