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国家出现,就有了税收。纳税被看作民众的天然义务。但是税收到底如何影响社会福利,如何影响社会经济运行?历史上的经济学家相继提出各种课税原则,但这些原则都是定性的分析。虽有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但对税收制度的进一步细节设计无法给予指导,尤其是对税种的设置只有一个只考虑了征收效率的原则,没有从经济学上进行分析各税种对社会的经济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率。实际上直到现代经济学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才有可能对各税种的社会经济效应真正进行深入定量研究。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税收超额负担理论是第一个对税收经济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这个理论也是现代税收理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税收经济学家对各税种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形成了各种理论。现代税制的设计与完善就是建立在这些对税收经济效应的详细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税收对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性并不是那么突出,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国企上交的利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现代税收体制逐步建立起来。1993年我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财政和税收作为经济调节和再分配的重要工具,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了给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条件。1994年实行的财税配套改革,建立了现行税收体制的基本框架,有效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导向和促进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税收理论发展过程的综述;第二部分是对各种税收经济效应理论的总结;第三部分对市场失灵情况下的税收作用和效应进行分析,并对怎样使用税收的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第四部分对各主要税种的经济效应进行具体分析并得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第五部分对我国现行的税种结构和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