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兰铁路某软岩隧道大变形机制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aronlo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的成兰铁路某层状软岩隧道,为一深埋特大断面特长隧道,同时属于典型的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在隧道的施工阶段产生了明显的大变形现象;同时隧道内地下水出露明显,且流量较大。由于大变形的产生与地下水的大量发育致使隧道的施工进展缓慢,工期延长,同时严重威胁隧道的施工安全。因此为深入分析该软岩隧道的大变形机制,本文从隧址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通过室内外岩石力学试验以及变形监测成果分析等方式对隧址区软岩的工程特性以及大变形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地应力与地下水对该软岩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了该软岩隧道的大变形机制与力学模式。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隧址区以中高山地貌为主,发育三叠系杂谷脑组、侏倭组与新都桥组的砂岩、板岩、千枚岩,构造活动强烈,发育多个次级褶皱以及五组优势结构面;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隧址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向,与隧道轴线方向小角度相交,隧道埋深部位最大主应力约为11~25MPa;2、薄片鉴定以及矿物成分分析揭示隧址区的软岩主要为炭质千枚岩,其含有云母、伊利石、绿泥石和石英等矿物成分,其中可能产生膨胀变形的矿物伊利石含量为5.85%~34.37%;剪切试验成果显示,千枚岩在平行片理方向下的内聚力c为0.997MPa,内摩擦角φ为44.48°;垂直片理方向的内聚力c为4.504MPa,内摩擦角φ为55.37°;3、不同含水状态下软岩的单轴、三轴试验成果揭示了隧址区千枚岩的软化系数为0.58,同时随着饱水时间的增加,软岩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整体减小,水对软岩内摩擦角的影响较明显;围岩分级结果表明该隧道主要发育Ⅳ、Ⅴ级围岩,并以Ⅴ级为主,仅少量Ⅲ级围岩发育;4、该隧道围岩的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匀性,大量值的变形主要受软岩的含量、地下水、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应力状态的影响;通过对隧道大变形特征的分析表明软岩以及较破碎的岩体结构是该隧道大变形产生的基础,而地下水是影响大变形产生的主要因素,其对隧道D5K222+360~570硐段大变形的产生影响尤为显著;5、隧址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与大姓沟的渗流补给,地下水通过软化作用与渗流作用影响围岩大变形的产生;而地应力主要通过切向应力集中,使软岩进入塑性状态,产生塑性变形而导致大变形的产生。数值分析显示地应力与地下水对围岩变形影响显著,随着地应力与地下水头的增加,隧道硐周各部位的围岩应力增加,围岩的变形量与塑性区体积增大,其中拱脚部位应力集中程度较高,地应力对隧道拱顶与拱底的变形影响较为突出,而地下水对拱顶围岩的变形影响较为显著;6、该隧道大变形的产生是在多种影响因素的耦合作用下而产生,但地下水是造成该软岩隧道产生大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地下水的软化机制是该隧道大变形产生的主要变形机制;该隧道大变形的力学模式主要为软岩的塑性流动,同时伴随有软岩的塑性剪切滑移与塑性楔体的剪切滑移;数值计算结果显示隧道开挖后围岩产生了显著的塑性挤出变形,从而验证了关于大变形力学机制模式定性分析的正确性;针对该隧道大变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支护、施工建议以及支护措施的优化方案,并结合工程实践,论证了支护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其他文献
图的谱理论作为图论和组合矩阵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在量子化学、统计力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网络以及信息科学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
由于诸多因素,非专业大学日语的教学工作一直是困难重重,现阶段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着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非日语专业如何教学相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地区自然植被的退化,间接引起土地的裸露与沙化,选择具有较强抗旱性的植物来提高植被覆盖度是当前遏制土地沙化的有效策略。国内外通过对植物抗旱性的
摘要: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儿童尤为常见,并有可能进展为典型哮喘。在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其诊断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同时要除外其
<正>未来,技术革新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应对这种新变化与新挑战。对于美术研究而言,研究者对于一切文字、图像等相关材料的占有是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网络用户的规模不断增长,互联网已深刻的变革了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网络服务质量及可管理性可维护性的
近年来,以光伏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在国内外饱受关注,集中式光伏电站与风电厂如雨后春笋般矗立于大地之上。然而在我国部分省份,“弃风弃光”的能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将绿色能源更高效地应用于居民生活,将其与楼宇供电相结合便成为了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文将利用光伏为楼宇提供电能作为研究课题,致力于提高其在用户侧的利用率,降低绿色能源对交流大电网的能量反馈及切换并网状态导致的负面影响。本文研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UC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
背景机化性肺炎(OP)是一种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炎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总结分析9例机化性肺炎病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