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智哲学原则“感受质”与言外转喻属性模式的认知结合性研究十分匮乏。本文借助属性中的心理属性感受质作为哲学指导,以言外转喻“加强联想”属性模型为具体的操作和解读模式,全面分析了二者在话语解读中的认知联结性。提出感受质是属性模式的操作本质纲领,属性加强联想操作是感受质确立和体现的支撑。转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式。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Lakoff和Johnson提出转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与思维中,是人类深层次的认知机制。至此才开启了转喻研究新纪元,展现出广袤无垠的研究前景。转喻经典研究理论有,Lakoff理想化认知模型,Langacker的转喻参照点理论,Kovecses&Radden的心理通道假说,Barcelona将转喻与图式理论的结合等。转喻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集众家之所长,我们可以发现,众学者对转喻的研究存在这样的态势:首先,转喻范围扩大、对转喻研究的解释力增强;其次,对转喻全面性、深入性研究匾乏。本研究意图是用感受质来分析研究转喻,挖掘转喻与感受质的关系,并提出一种研究转喻的新途径。感受质作为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理解意识本质至关重要。与作为认知机制的转喻思维结合,可使转喻研究领域得以进一步开疆拓境。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将紧随跨学科研究转喻的大潮,试图将心智哲学感受质充分与转喻现象结合。本文使用的分析方法是基于材料的分析方法,是定性的并与假设的论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假设可以简述为:利用感受质分析转喻可以更好地理解转喻的产生,发展,和诠释操作。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动因、假设及目的等。初步提出原言外转喻属性假说的不足。第二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转喻理论的贡献、不足和可借鉴的方面做一概括。并通过理论框架对从感受质角度对属性操作模式做前期准备和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介绍了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并提出本文的难点在于尽最大可能客观地进行言外转喻属性操作模式中存在感受质的作用分析。第四章研究结果部分,重点在于分析感受质在言外转喻属性操作中的作用。第五章讨论部分,讨论了影响感受质和言外转喻属性操作的语境因素。最后的结论部分探讨了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感受质是人类认知的关键所在。理解感受质可以帮助理解言外转喻的操作和成因。分析言外转喻的属性操作的感受质指导原则也帮助论证感受质存在。这是从心智哲学角度对言外转喻属性模式操作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又一次确定,同时为了转喻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