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离子的检测在环境保护,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非常重要。荧光探针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实现金属离子的实时监测并且不要求复杂的仪器和样品制备等优势,成为一种检测金属离子的有力手段。罗丹明类荧光染料由于具有较长的吸收和发射波长,非常高的量子产率,很大的消光系数以及对光稳定等良好的光谱性质而经常被用于荧光标记试剂和染料激光源。而且,许多罗丹明衍生物具有开环和闭环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具有不同的荧光性质,其闭环形式一般无色,而其开环形式具有很强的荧光。因此,罗丹明类化合物经常被用于设计合成荧光探针。本文设计合成罗丹明类金属离子荧光探针L1-L3。探针L1对Hg2+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探针L2和L3用于检测Fe3+。我们通过罗丹明B酰肼与香豆素-3-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探针L1。探针L1在在CH3OH/Tris-HCl (0.010mol·L-1, v:v=8:2, pH=7.0)缓冲溶液中对Hg2+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加入Hg2+后,探针L1在560nm左右出现很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峰,颜色由无色变成紫红色。探针L1在592nm处出现很强的荧光发射峰。利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和Job法证明探针L1与Hg2+的结合比是1:1,结合常数是3.04×104L·mol-1。探针L1对Hg2+的最低检出限是7.67×10-6mol·L-1。探针L2由罗丹明6G酰肼与乙二醛缩合制得。探针L2在CH3CN/Tris-HCl(0.010mol·L-1, v:v=9:1,pH=7.00)缓冲溶液中对Fe3+离子显示出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探针L2加入Fe3+后,在530nm处出现很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峰,颜色由无色变成橙红色。加入Fe3+后,探针L2在561nm处观察到很强的荧光发射峰。在3.33×10-6mol·L-1到2.0×10-4mo1·L-1的范围内,[Fe]-2与探针L2紫外-可见光吸收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57)。线性方程为Y=0.00281+X*0.00195。探针L2与Fe3+的结合比为1:2,结合常数为1.4×1010L2.mol-2。最低检出限为2.3×10-6mol·L-1。我们在探针L2的基础上,利用8-喹啉氧基乙酰胺与探针L2构建了荧光比率探针L3。在探针L3的CH3OH/Tris-HCl(0.010mol·L-1,v:v=1:1, pH=7.0)缓冲溶液中逐渐滴加Fe3+,探针L3在433nm处的发射峰强度不断下降,而在561nm出的荧光发射峰不断增强。因此,探针L3是一种对Fe3+选择性很好的荧光比率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