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丙泊酚药物辨别模型,进一步明确丙泊酚的主观效应和精神依赖性,并利用不同GABA-A受体活性药物进行替代实验,以明确丙泊酚产生辨别效应的药理学机制,为今后戒毒研究和职业防护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14周龄雄性SD大鼠,利用固定比率(fixed ratio,FR)食物强化程序以大鼠每天接受30min训练或得到100次食物强化为1个实验期。训练期间,双侧鼻触均有效。训练开始时先以FR1强化程序进行训练,训练期间笼灯打开,大鼠碰触任一鼻触探头(左/右)一次就能得到1颗蔗糖颗粒,同时该鼻触灯亮,持续3s后自动熄灭。若大鼠连续2d在30min内得到100次食物强化,则FR值增加1次(FR2),即连续碰触鼻触探头两次得到一次食物强化,然后按照同样方法训练,直至FR10完成。FR10训练期间,大鼠连续碰触左或右鼻触10次才能得到一次食物奖赏,若连续2天能够在30min内得到100次强化,则食物训练训练完成,改为丙泊酚辨别训练。
模型稳定的大鼠采用(DD,VV,DD,…)顺序交替训练,即前2d腹腔注射丙泊酚(D,10mg/kg,i.p.),以FR1程序进行辨别训练,随后2d给予等容积的脂肪乳剂(V,20% intraipid,i.p.)作为溶剂对照进行训练,每一天为一个训练期,每4d为一个训练周期。训练前20min大鼠腹腔给予丙泊酚(10mg/kg)或等量脂肪乳剂,此时将训练笼鼻触探头设为右鼻触为丙泊酚鼻触,左侧为溶剂鼻触,当进行丙泊酚辨别训练时,右侧丙泊酚鼻触即为有效鼻触,左侧溶剂鼻触为无效鼻触。相反,当进行溶剂对照训练时,左侧溶剂鼻触即为有效鼻触,对侧则为无效鼻触。辨别训练同样是从FR1强化程序开始递增,FR1训练期间,有效鼻触响应一次即可得到一颗蔗糖颗粒强化,无效鼻触响应一次则只记录数据而没有蔗糖强化,所有数据均由计算机程序自动记录。当大鼠鼻触反应正确率连续两次达到80%以上时视为合格,即丙泊酚/溶剂组辨别训练期间右/左侧鼻触次数与左右侧鼻触总次数比值≥80%,此时将FR增加1次继续训练,符合辨别稳定标准后依次递增至FR10。
丙泊酚辨别成功的大鼠恢复辨别训练一个实验周期后,随机分成3组(n=6),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丙泊酚(5.0,7.5,15.0 mg/kg i.p.)进行替代实验,实验方法同10mg/kg丙泊酚然后辨别实验。恢复训练达到辨别标准后再依次给予不同GABA-A受体激动剂如GABA-A受体α1亚型(α1 GABA-A受体)激动剂 CL-218,872(1.0mg/kg,2.0mg/kg,3.0mg/kg,测试前30min,i.p.),α2/3/5GABA-A受体激动剂L-838,417(0.2mg/kg,0.4 mg/kg,0.6 mg/kg i.v.,测试前5min),α2/3 GABA-A受体激动剂SL651,498(0.3mg/kg,1.0mg/kg,3.0mg/kg测试前30min,i.p.)进行丙泊酚样辨别效应替代实验。所有数据记录均有计算机自动完成。在替代实验期间,两侧鼻触均设定为有效鼻触。
大鼠恢复一个实验周期的丙泊酚辨别训练,随机分成3组(n=6),腹腔注射10mg/kg丙泊酚15min后分别给予α1GABA-A受体拮抗剂β-CCt和α5GABA-A受体反向激动剂L655,708,5min后放入操作笼,观察两种药物对10mg/kg丙泊酚辨别效应的阻断作用。
结果:
1.10mg/kg丙泊酚能够形成稳定的大鼠药物辨别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丙泊酚辨别刺激效应与剂量呈正比。
2.替代实验,α1受体激动剂能够产生部分替代(20-80%);α2/3/5受体激动剂产生完全替代(>80%);α2/3受体激动剂能够产生部分替代效应(20%-80%)。
3.拮抗实验,α1受体拮抗剂不能明显降低训练剂量丙泊酚的辨别效应(P>0.05),而α5反向激动剂组丙泊酚辨别效应明显被抑制(P<0.05)。
结论:
1.通过药物辨别训练能够建立大鼠丙泊酚依赖模型
2.部分GABA-A受体活性药物能够产生丙泊酚样替代作用
3.GABA-A受体α5亚基在丙泊酚辨别效应中的作用大于α1和α2/3,可能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