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角接触球轴承力学特性分析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接触球轴承是重要的支承传动元件,由于其高转速、高精度以及可以同时承受轴向与径向载荷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领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能够承受来自两个方向的轴向力并提高承载能力,角接触球轴承通常采用配对或多列组合的方式使用。随着机械行业发展,对角接触球轴承的使用寿命、支承刚度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配对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进行力学分析对提高轴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Hertz接触理论等经典轴承分析理论,建立由轴向、径向以及力矩载荷作用下的配对角接触球轴承内圈平衡方程,并应用牛顿迭代法进行计算求解。基于此静力学模型,研究配对角接触球轴承在不同联合载荷下的载荷分布、接触角分布以及刚度特性等,并比较两列轴承的静态力学特性差异性,分析两列轴承受载不均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力矩载荷和径向载荷会在一列轴承上发生抵消,在另一列轴承上发生叠加,使载荷主要集中在一列轴承上,并且会引起钢球受载不均匀,适当轴向载荷可以起到预紧作用,改善钢球受载不均匀性,提高轴承刚度;两列轴承受载后的接触角分布趋势相反,由于轴向载荷主要作用在一列轴承上,因此会使配对轴承对于不同方向的轴向承载能力出现明显差异。其次,考虑高速下钢球离心力、陀螺力矩以及弹性流体润滑等因素,在静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配对角接触球轴承的拟静力学模型,并且以静力学的计算结果为初值进行迭代求解。分析了两列轴承在高速状态下承受联合载荷时的接触角变化和载荷分布特性。另外,在拟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两列轴承钢球方位角不同步时,对两列轴承承载能力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转速条件下,受到联合载荷的两列轴承内外滚道接触角分布不再一致,分布趋势大致相反;具体为随着转速提升,轴承内滚道接触角会增大,外滚道的接触角减小,从而导致两列轴承总体径向承载能力降低,轴向承载能力增强;另外,配对轴承在转动过程中,两列钢球若可以保持一列为奇压,另一列为偶压,可以减小轴承的振动,提高运转精度。最后,设计并搭建了相应的轴承实验装置,通过螺栓对轴承外圈施加恒定外载荷,使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受载后轴承外圈相对于内圈的轴向位移和角位移。实验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存在恒定误差,总体变化趋势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配对角接触球轴承理论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本文建立的配对角接触球轴承力学模型及其特性分析可以为轴承组配、实际使用、多列轴承设计研究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骨折术后骨不连一直是骨外科棘手的并发症,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金标准是在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进行植骨。但自体骨取骨造成的供骨区血肿、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因此寻求一种骨替代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人工骨虽然应用简便,但其往往缺乏骨生成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促进骨修复的作用,利用人工骨作为支架与干细胞结合构建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可以起到优势互补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利用自体骨移
磺胺甲恶唑(SMX)作为一类典型的磺胺类抗生素,它可以中断细菌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萘普生(NPX)属于多环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未被人体代谢的部分直接以母体的形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是在传统混凝土箱梁高强轻质的发展需求中发展而来的,是现代桥梁建设中的新型钢混组合结构,具有自重轻、施工快捷以及结构合理等特点,因此在国内外桥梁工
碳化硼(B4C)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工业上使用碳热还原方法生产碳化硼粉体存在温度高、产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相比之下,前驱体转化法具有
以交通事故为代表的道路突发事件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突发事件造成的交通拥堵因其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交通管理者很难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缓解拥堵。因此,在
中国经济发展已全面进入新常态模式,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而工业行业已然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
本论文主要针对塑料食品包装袋中塑化剂向食品模拟液迁移进行了分析检测与迁移研究,从中得到其向食品中的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食品包装中塑化剂风险监控和质量监督提供科学
虽然电介质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和较好的稳定性,但它的储能密度比较小,导致在储能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制备出高储能密度的电介质电容器吸引了研究人员的注意。铁酸铋(B
裂纹尖端确定方法及断裂全过程荷载-裂纹扩展长度实时变化趋势(P-a曲线)一直是材料断裂分析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现存裂纹尖端确定方法及荷载-裂纹扩展长度曲线获得
随着高速铁路路网的不断完善,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也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平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铁路运营过程中,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始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