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平庸的恶”的思想探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aldininik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是20世纪重要的女性思想家、政治理论家。自《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问世以来,她富有原创性与深刻洞见的思想就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甚至在某些方面引领了20世纪的政治哲学研究。她一生两次经历世界大战,并遭受纳粹集中营的迫害,这使她的政治思想始终聚焦于对20世纪政治灾难的回应。对极权主义罪恶问题的思考更成为其思想核心。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她提出了“根本恶”概念,这种极权主义制度的伴生恶消灭了人的复多性与特殊性,使人性成为多余,并且超越了人类的理解范围。但她于1961年参加了对纳粹官员艾希曼的审判后,对恶的思考发生了转变,提出了富有争议的“平庸的恶”。她认为恶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凶残,恶行的背后只是因为人们缺乏思考与判断,对命令和纪律的盲从取代了人的道德责任。恶的本质在于“无思”,并具有毁灭性的后果。阿伦特“平庸的恶”思想对于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仍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警惕当今社会各种恶的泛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图在学界对阿伦特“平庸的恶”思想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内涵、形成原因、消解路径三方面对“平庸的恶”做一深入分析,以期对现实能有有益的启示。本文论述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阿伦特关于政治恶的思考从“根本恶”转向“平庸的恶”的过程,具体论述了二者的内涵、特征、关系以及这种转变的必然性。第二部分从公共领域的衰落和群众与暴民的兴起解释了“平庸的恶”发生的原因。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社会领域的日益兴起使政治公共空间被严重挤压,产生了大量原子化的个人,这些孤单的群众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并逐渐丧失判断力,沦为“平庸的恶”的作恶主体。第三部分论述了阿伦特通过对心灵生活的考察,发掘了思考与判断的政治意义,并以此作为抵御“平庸的恶”的屏障。第四部分是对前面所论述的内容做一简要的总结与评价,并结合当今世界的现实说明阿伦特思想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机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它正引发教育领域的新革命。本文在阐述机器人教育概念及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在学生自主
十多年前发表于《中国园林》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一文影响巨大,但其中有些观点不甚明确,甚至自相矛盾。基于中国文化复兴的现代背景,结合近十年相关专家的研究论证,
本研究基于美国大学生母语写作语料库LOCNESS和研究者自己建立的一个小型中国学生英语习作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美大学生在连接词使用方面的差异。通过分析数据,本研究发现
名物词研究一直是传统训诂学关注的重要课题,动植物命名的研究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类词语中的木名大多有因可循、有源可探,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涉及到关于木名来源的思考
<正> 写作是凭借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心智活动。它既是一种技能活动,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写作教学过程是指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过程,教的活动过程主要是通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变差系数、均衡度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A级旅游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景点数量在各个地市分布差异
托尼·莫里森是位享誉世界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以自己所经历的特殊生活为背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一般的语言描写美国非裔族群的生活,塑造了一个个黑人男人和女人的生动形象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已然成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源泉。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能源形势,推动能源革命已是大势所趋,而能源法治体系的完
品牌本是经济领域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企业所有的无形资产中,最重要、最能为市场认知、最具有生命力的资产,非品牌莫属。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符号经济的发展,品牌不仅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交通部门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制订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而城市公共交通非高峰期的出行人群交通方式选择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