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它已愈来愈成为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推动农村剩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后,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将有力促进其就业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的进程。广东省河源市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繁重,与此同时,河源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偏低、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能满足需求、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的适应性不足、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的建设。然而近年来取得较快发展的河源职业教育加大了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职业素质以及劳动力技能,也有助于促进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通过对河源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围绕职业教育对河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展开相关研究,从理论上将进一步丰富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教育研究相关理论,从实践上将为河源市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路,为当地政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型提供决策建议。本文在阐明河源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职业教育现状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对河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与收入两方面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表明,在就业方面,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与技能水平,转变就业思想;改变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增加其就业机会;改变农村劳动力就业距离,扩大就业范围;受过职业教育的劳动力比未受过职业教育的劳动力再就业时间要短,再就业能力增强。在收入方面,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含金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生产效率;且职业教育受教育年限与农村劳动力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本文针对河源市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舆论导向,营造职业教育良好氛围;统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提高经费投入,保障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着眼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与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专业;从用人企事业单位、教育部门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三个不同角度作为评价的主体完善河源市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