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调驱剂驱油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f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克服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技术的不足,中国石油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室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调驱体系。本文对这种新型调驱体系的驱油性能及机理进行了研究。 用填充砂管驱油实验研究了新型调驱剂的驱油性能。填充砂管驱油实验结果显示,新型调驱剂Ⅰ能够驱替填充砂管中的剩余油,在水驱的基础上将模拟油的采收率提高10‰~15%,但调驱剂Ⅰ容易在砂管头部封堵形成滤饼,深部调驱性能较差。调驱剂Ⅱ封堵能力较强,容易在砂管头部封堵形成滤饼,不能够驱替砂管深部剩余油,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4‰8%。加稳定剂Ⅰ的调驱剂Ⅱ与模拟水配制时稳定性、抗盐能力增强,封堵能力下降,深入性能增强,提高采收率约在10%左右。20%调驱剂Ⅱ与稳定剂Ⅱ混配体系封堵能力较强,易在砂管头部形成滤饼,注入性差,该体系提高采收率仅为4%左右。加稳定剂Ⅱ的调驱剂Ⅱ体系与模拟水配制后,稳定性、抗盐能力较强,注入性能和深入性能较好,驱油速度较快,提高采收率20%左右。 新型调驱剂Ⅱ的界面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新型调驱剂Ⅱ能够起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使亲油玻璃片、岩心片接触角降低。调驱剂Ⅱ能够使模拟油与模拟水界面剪切粘度增大,而对煤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剪切粘度影响较小。加入稳定剂Ⅱ后,油水界面张力影响较小,亲油玻璃片接触角下降更低,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增大。调驱剂Ⅱ的溶液与原油模拟油间所形成的乳状液很稳定,增加调驱剂Ⅱ的浓度,形成的乳状液更稳定,调驱剂Ⅱ提高原油采收率与其能够改善固体表面润湿性及乳化性能有关。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构建瑟氏泰勒虫P33和牛白介素18复合基因,为制备含有免疫佐剂的瑟氏泰勒虫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瑟氏泰勒虫p33基因序列和牛白细胞介素18基因
会议
湖湘地域文化是由初始自然生态坏境与社会历史条件形成的,在基调和风格等方面相对稳定的一种地域文化底蕴。它的精髓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兼收
自1977年白川英树和Macdiarmid用碘掺杂聚乙炔得到具有金属导体电导率的高分子材料后,导电高分子材料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在几种可以导电的高分子材料中,聚苯胺
纳米稀土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声、电、磁学性质。随着纳米材料逐渐向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使纳米稀土材料的复合成为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复合,可以按照人们自己的意愿控
  羊泰勒虫病给羊养殖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尤氏泰勒虫和吕氏泰勒虫被认为是制约我国羊泰勒虫病流行区的羊养殖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一些地区,如甘肃、青海、内蒙古
会议
聚丙烯腈(PAN)基炭纤维的生产过程包括聚合、纺丝、稳定化、炭化等步骤。聚丙烯腈纤维(PANF)的稳定化是制备PAN炭纤维非常关键且耗时最长的步骤,决定着最终炭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在重油催化反应中,由于重油分子尺寸与催化剂孔径相近,导致扩散受阻严重,降低了分子与催化剂活性位的可接近性,从而影响了重油的高效转化。因此,本论文首先结合分子模拟获得的重油
  (目的)为研究金莲花、花椒水提物体外抗鸽毛滴虫活性及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毒性,(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金莲花、花椒水提物分别与鸽毛滴虫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同时设不
会议
  牛泰勒虫病(Theileriosis)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原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中国,现已报道并证实的牛的泰勒虫有三种,即:环形泰勒虫(Theileri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