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命本真及其障碍论——庄子生命哲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家思想深邃而博大,但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这个一以贯之的核心问题便是生命问题,对生命的思考、生存的反思是道家思想的鹄的,而这个鹄的在庄子研究中一直是相对薄弱和欠缺的。只有明确了庄子的生命哲学,才能真正理解道家哲学。此外,对庄子生命哲学研究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那就是现实中诸多生命问题的出现。在追逐物欲、功利的过程中,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单向化、片面化,生命的精神层面被遗忘,寻找精神家园的呼声越来越大。对庄子生命哲学的研究和挖掘将会为这些现实生命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料。尽管《庄子》产生于先秦,但它的存在决不是只对先秦时代有意义,它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   庄子认为,“道”造就了宇宙万物,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给宇宙生命以不尽的能量,决定宇宙生命的一切变化。“道”在生命中周流无碍时,生命是形体健康的、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即庄子说的“逍遥游”的状态。“逍遥游”的状态是形体与精神、身与心的合于“道”的状态。当生命的形体与精神共同回归于“道”中时,人就是回到了真我的状态,即自由与喜乐的生命境界中。   然而庄子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生命往往不能回归到“道”中,那是因为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阻碍了“道”顺畅地流注进生命当中。自我是由人类思维创造出的生命假象,从“道”的高度来看,它只存在于头脑的想象中,转瞬即逝。在庄子看来,人类沉迷在思维创造出的自我这一生命的假象中,而忽视了生命本真“道”的存在。自我给生命带来了紧张,紧张使“道”不能顺畅地流注进生命之中,从而使人类的生命力减弱,使生命处在半死不活的相濡以沫的状态中。因为自我,人类不能回归到真我之中,享受到生命的自由和喜乐,自我就是回归大道的障碍。   那么,人怎样才能回归大道呢?从正面说,就是要体道,觉悟到“道”的存在:从反面说,就是要让思维停下来,去除自我.在忘掉自我的那一刻,就是“道”最充分地降临到身体中的那一刻。   庄子是最有情之人、情最真之人,他可怜人世之人因为自我的存在而毫无生之自由、生之乐趣。他所关心的是人存活于世的每时每刻实实在在的身心感受。庄子不认为给予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充分的物质条件,人就会获得自由和喜乐;也不认为人在穷困的逆境中就一定会痛苦。人是否能够获得自由和喜乐取决于人是否能够回归到生命本真之中,就像鸟儿回归山林,鱼儿回归大海一样。因为在庄子看来,人类生命本来就是“道”的产物,只有回归到“道”中,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喜乐,那将是人处在自我的囚笼中不能想象的生命境界。在庄子的生命哲学中,唯一让人觉得不可捉摸的地方是“道”的无形无象、无始无终,“道”似乎超出人可知的范围,但事实上,人类的生命从产生到死亡就是存在于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之中。在人类耳目可感知的范围之外,的的确确有真实的存在。对于“道”,即生命本真,我们不能用耳目去感知,却可以用心去体会,去觉悟。所以,庄子并不高深莫测,也没有脱离现实,他不是存在于“逍遥游”之云端,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人间的土地上。人类不应该再抱着自己的充满谬误的思维死死不放了,我们应该放下已经习惯的逻辑思维,如庄子说的那样,“徇耳目内通”(《庄子·人间世》),来听一听心的声音,那将会使人类的生存品质从本质上得到改变。
其他文献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强化安全生产和资源科学规划入手,依靠科技进步构建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严格行业准入,提高集中度,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煤炭企业走集团化
期刊
摘 要 按照软件生命周期进行设计的,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等环节详细讨论了桌面虚拟化系统的开发过程。分析了系统的业务功能需求,其中重点分析了镜像管理、客户端设置、客户端操作等业务功能。  关键字 桌面虚拟化 全网集中管理 虚拟化本地缓存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电子阅览有他特有的简单高效的利用,在客户端上可以比较简单和快捷的进入阅览模式,虚
期刊
期刊
诗社是兴趣相投的诗人们为吟诗作赋而结聚的社团。这种组织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文人结社已非常盛行。两宋几乎所有的文学大家都参与或组织了诗社活动。从北宋中期开始,文人
本站是东港市农村经济局直属的全民事业单位,集果树科研、新品种引试、新技术推广为一体。近年来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名优果树、草莓、树莓、蓝莓等品种几十个,筛选出一批高产优
王士禛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创作颇丰,一生作诗四千余首;其“神韵说”理论,影响亦很深远。王士稹曾两次入蜀,他将自己入蜀途中所写诗歌编辑为《蜀道集》和《雍益集》,又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往往有学生对计算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但却对概念的本质属性一无所知,究其原因在于其知识形成过程中表象与符号的连接出现了断层,概念教学流于表面,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