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的临床对比,探讨应用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rimaryPCI)术后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入选患者为2011年10月-2013年2月就诊于我院确诊为首次发作的STEMI患者。经过术前评估后,选择适合行急诊PCI的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0例和肝素组42例。所有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于急诊科即刻口服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立即行冠脉造影检查。比伐卢定组于术前静脉内应用标准负荷剂量的比伐卢定(0.75mg/kg),并以标准剂量(1.75m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不超过4小时),后改为小剂量(0.2mg/kg/h)维持,比伐卢定总共应用时间为16-20小时(据患者情况和术者经验决定)。肝素组于冠脉造影前给予3000u动脉鞘管内注射,于开通血管前补足至10000u。两组均保持术中ACT在250-350秒。所有手术人员均具备实行急诊PCI术的资格,两组均采用标准常规的PCI技术。术后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和他汀类药物,以及其他常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两组均皮下注射依诺肝素(6000u2/日)7天,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特征、发病时间、梗死相关血管、梗塞相关血管开通时间、血管开通时的TIMI血流、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心肌灌注心肌染色分级、围手术期B型钠尿肽水平的变化、术后72小时内心肌梗死面积和术后1周及1个月时的左室射血分数。应用IMAGEJ软件测定心肌酶学曲线下面积确定心肌梗死面积,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特征、发病时间、梗塞相关血管、血管开通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的梗死相关血管均开通成功,无死亡病例。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病例,其中比伐卢定组出现便潜血1例,肝素组发生肉眼血尿1例,便潜血1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梗塞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比伐卢定组略高于普通肝素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5.7%vs.76.5%,P=0.36)。TIMI血流帧数计数比伐卢定组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30.4±8.5vs.35.7±9.2,P=0.01)。心肌灌注心肌染色分级3级获得率比伐卢定组略高于普通肝素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1.6%vs.74.5%,P=0.54)。基础BNP水平、术后24小时BNP水平比伐卢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均无统计学差异(60.9±18.5vs.63.2±17.7,P=0.57;136.2±42.3vs.145.8±51.5,P=0.36),心肌梗死面积(计算机辅助测定心肌酶学曲线下面积)比伐卢定组略低于普通肝素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446.0±1400.4vs.4805.7±1600.3,P=0.28),术后1周时的左室射血分数比伐卢定组与普通肝素组无统计学差异(45.4±3.7vs.43.7±4.6,P=0.12),术后1个月时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47.2±4.1vs.45.4±5.0,P=0.08)。结论: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虽然比伐卢定可以改善血管再通后的血流,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肌灌注,但并未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