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并证实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证)结肠粘膜IκB-α蛋白表达的作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患者40例,被随机分为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和美沙拉嗪组,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22例口服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1.6 克/次,3 次/天;美沙拉嗪组18例口服美沙拉嗪,1.0g/次,4 次/d。疗程均为8周,服药前后均行结肠镜检查并取肠粘膜组织活检。观察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和美沙拉嗪组总体疗效,以及对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及脓血便改善情况比较,结肠镜积分的影响。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患者24例,被随机分为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和美沙拉嗪组,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16例口服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1.6 克/次,3 次/天;美沙拉嗪组8例口服美沙拉嗪,1.0g/次,4 次/d。疗程均为8周。服药前后均行结肠镜检查并取肠粘膜组织活检,行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κB-α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按常规包埋,切片,厚度4μm,载玻片为防脱片。用PBS 按1∶50稀释一抗,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在光镜下,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的细胞为IκB-α阳性细胞。在40倍高倍镜下选取典型视野计数100个细胞,其中阳性细胞数作为IκB-α计数值,并以百分率表示。
结果: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总有效率为86.36[%],而美沙拉嗪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及脓血便改善情况比较,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及美沙拉嗪组治疗后在改善症状方面均优于治疗前(P<0.05),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治疗后在改善腹痛﹑腹泻及脓血便方面与美沙拉嗪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检查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疗效(息肉改善情况除外),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治疗后在改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疗效方面与美沙拉嗪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治疗前结肠粘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2,(P<0.05);美沙拉嗪组治疗前结肠粘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1,(P<0.05);治疗后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结肠粘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美沙拉嗪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88,(P>0.05)。
结论: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UC患者(湿热内蕴证)具有良好的疗效; UC患者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及美沙拉嗪治疗前结肠组织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组治疗后,表明IκB-α的高表达与UC 发病密切相关;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及美沙拉嗪阳性对照组IκB-α阳性细胞表达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表明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组对UC患者过量表达的IκB-α蛋白水平有下调作用,这可能是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能够抑制NF-κB活性并最终治疗UC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