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普修课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体育院系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普修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组织篮球教学和课余训练工作能力等,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篮球课程沿袭苏联的教育模式,篮球课程内容沿袭着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传统,竞技运动的一整套方法、规则制约了篮球教学、群体活动和比赛,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与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本文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出发,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变革、考核评价以及师资队伍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述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现状,揭示了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这对于改变传统的篮球教学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课程方案、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一,对篮球普修课程所进行的研究数量少且缺乏整体性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也未得到很好的处理。二,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缺乏一致性。课程目标设置不具体,更多体现的是教学任务。三,篮球普修课教学内容系统完整性较高,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使用上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现行篮球普修课程内容过于繁冗,忽视了内容的基础性与师范型。四,课程时间的安排较合理,符合主干必修课程在第一、二学年安排的原则。课程时数的设置偏重于技术知识的传授,实践能力的时数偏少。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上,仍以传统教学方法手段为主,教学方法及手段更新速度太慢,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率偏低,教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六,篮球普修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偏重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以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为主,不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七,篮球普修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方法和评价主体单一,一般以终结性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主体地位。八,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