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现状与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nuz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普修课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体育院系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普修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组织篮球教学和课余训练工作能力等,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篮球课程沿袭苏联的教育模式,篮球课程内容沿袭着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传统,竞技运动的一整套方法、规则制约了篮球教学、群体活动和比赛,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与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本文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出发,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变革、考核评价以及师资队伍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述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现状,揭示了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这对于改变传统的篮球教学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课程方案、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一,对篮球普修课程所进行的研究数量少且缺乏整体性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也未得到很好的处理。二,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缺乏一致性。课程目标设置不具体,更多体现的是教学任务。三,篮球普修课教学内容系统完整性较高,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使用上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现行篮球普修课程内容过于繁冗,忽视了内容的基础性与师范型。四,课程时间的安排较合理,符合主干必修课程在第一、二学年安排的原则。课程时数的设置偏重于技术知识的传授,实践能力的时数偏少。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上,仍以传统教学方法手段为主,教学方法及手段更新速度太慢,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率偏低,教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六,篮球普修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偏重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以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为主,不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七,篮球普修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方法和评价主体单一,一般以终结性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主体地位。八,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硕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产科门诊孕中、晚期孕妇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和新生儿体重的调查,分析新生儿体重(NBW)与孕妇膳食营养素摄入种类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改进孕妇的膳食与营养状况、预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正>一、反抗城堡的女性与卡夫卡心中的"城堡"在《城堡》中,从小说的开始到结束,主人公K都在设法进入城堡,但是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描绘出城堡的具体样子,而且也永远看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政育人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于提高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川红色资源是在乌兰夫、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将西北民族地区的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将其合理内核有机融入到《文化生活》课程中具有指导意义。首先,它为学校对青少年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其次,有利
<正>当前以产品销售为主的考核模式,理财师更容易被引导到资产管理而非财富管理,即更多关注客户的高收益需求,而非整体的家庭财务规划。最终容易因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无法
噪声污染是城市居民每天感受的公害之一,通过大量调查、监测数据,对丹东市环境噪声的污染状况及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从而有效控制噪声的污染,改善丹东市
[目的/意义]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评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把握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探讨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形象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丰富物质世界。CI 战略是形象的战略,从品牌形象到企业形象乃至国家形象,是一种整体形象的拓展与提升。CI 战略的实施,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使用的铁脱氧剂的脱氧原理、种类、配方、功效等 ,因其成本低、毒副作用小 ,可简便、高效地除去氧气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 ,脱
阐述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一般特点,自然灾害管理工作内容与功能需求及信息需求,探讨了GIS技术应用于自然灾害管理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