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2年起,我国的多校区高校大量涌现出来,大多是由几所高校合并形成的多校区高校。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改变高等学校条块分割,‘小而全’的状况,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布局,提高办学效益。”高校之间的合并是组建综合性高校,是迅速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最直接形式。“合并是指将部分学科互补或规模较小、科类单一、设置重复的高校进行合并,”所以,高校之间合并既有利于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又有利于适应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选择,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格局,其积极意义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多校区高校的办学促进了教育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之间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一些矛盾。但我们必须看到,多校区高校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新的挑战。与原来一校一区的单校区相比,办学规模扩大,学生、教职工数量多,校区分散、数量多,学科齐全、覆盖面广,校园文化不同、差异大,学生居住分散、地点多,活动空间增大、师生沟通交流减少等,这些因素使多校区高校在教育管理成本增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教育管理难度的加大,作为其一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也同样存在着问题,面临挑战。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说,培养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可见,人才培养,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对于多校区高校来说,如何用周远清同志指出的“五个统一”精神来统一思想,树立“一个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如何合理分配、利用各个校区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浓厚的文化积淀和学术氛围等资源,融合创新,建立资源自由流动、共享和评价机制,确保最终保证文化素质敦育资源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如何建立新的文化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构建适应多校区办学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理想信念的养成,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深层次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加强多校区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既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又满足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其他文献
作为给付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物法被引入到大陆行政法学界已是晚近之事。公物法研究必须回答“何谓公物”的原始性命题,而引介域外学说可以回答何谓域外法制上的公物,却不能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利益分化日益严重,利益分化必然带来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与此同时,社会转型和政治民主化推动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使得民
期刊
现行刑法第四百零八条中对环境监管失职罪做了具体规定。这一罪名最早出现在1997年刑法当中,是从玩忽职守罪当中分离出来的,是对玩忽职守罪的细化。在此之前,有关环境监管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刘克仁从学生时代起就热爱书法艺术。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书法创作,书作屡见于全国各大报刊,先后出版多部书法集。他坦承:“书法是贯穿我一生的挚爱。”退休后,他笔耕不辍,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