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刑事证据裁判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对于证据裁判规则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尚未达成共识,同时关于刑事证据裁判规则的法规内容也尚不完善,使得司法实践当中裁判者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易产生诸多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明确刑事证据裁判规则,明晰规则适用性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首先对刑事证据裁判规则的内涵、理论标准以及相关法规在我国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从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法律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证据规则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重点以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为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基层人民法院不认罪案件的审理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本文针对刑事证据裁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从以庭审为中心,强化基层法官的证据裁判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借鉴。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刑事证据裁判规则概述,分两节详细介绍刑事证据裁判规则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第一节理论基础中,从刑事证据裁判规则的内涵、理论标准以及证据规则在我国的演化背景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第二节现实意义分为制度必要性和实务必要性两部分,其中实务必要性又进行了细分。第二章即为本文的调研数据及分析,笔者带着上述相关问题深入S省C市C区法院进行实证调研,调研主要围绕基层法院被告人不认罪案件进行。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类案件的数据分析发现基层法院刑事法官的证据裁判规则适用中存在如下问题: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言词类直接证据的片面审查、刑事推定规则的不当适用、判决文书说理的缺失。为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基层法院刑事法官证据裁判能力,确保被告人受到公正裁判,建议:落实证据裁判规则、强化“实物证据为根,言词证据为蔓”的证据意识、完善证人出庭制度、建立刑事推定适用规则、重视被告方的辩护意见、加强裁判文书说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