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斜板手法在体运动力学测试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pi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a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所致的腰腿痛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痛证,近年来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并向年轻化、低龄化发展。镇定疼痛、改善功能、降低复发是其治疗与康复的主要目标。脊柱手法是众多国家卫生防治指南中最常建议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我国以腰部斜扳手法(Lumbar Oblique-pulling Manipulation,LOM)为代表的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该病的干预效果确切、应用广泛,深受医生与患者的欢迎。经研究表明手法的治疗效果及操作安全性,与施力的大小、方向角度及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观察腰部斜扳手法操作过程中腰椎的运动力学变化及其生物力学效应等,有助于分析掌握手法技术要点,优化手法规范操作,应是其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为规范与优化腰部斜扳手法技术,分析其操作特点及影响因素,本课题运用力传感测量技术、光学定位捕捉技术,在体实时测量腰部斜扳手法操作的力学、运动学变化过程,总结了腰部斜扳手法操作的运动力学规律,并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对腰部斜扳手法力学指标变化与操作者、被操作者因素的相关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为腰部斜扳手法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目的:  1.基于推拿学教材的整理分析,编写腰部斜扳手法操作规范化描述初稿。  2.在体实时动态测量腰部斜扳手法操作,总结其运动力学规律。  3.探讨腰部斜扳手法力学指标变化与操作者、被操作者因素的相关关系。  4.初步建立腰部斜扳手法操作的规范化描述文稿。  研究内容:  1.腰部斜扳手法文献整理分析:充分了解技术标准制定的原则、程序与质量要求,以及标准编写的方法,搜集推拿学教材等材料,参考已出版或待出版的学会专业标准,对手法规范化所涉及的非量化要素与可量化要素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已纳入文献中手法描述的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腰部斜扳手法规范化描述初稿。  2.腰部斜扳手法在体运动力学测定:应用肘扳力测量仪实时动态测试腰部斜扳手法的在体操作力学数据;同时应用双目视觉定位仪实时动态捕捉腰部斜扳手法的在体操作运动轨迹,总结分析腰部斜扳手法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变化规律,从而为腰部斜扳手法的量化研究提供依据。  3.腰部斜扳手法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通过LIDH患者手法治疗组与健康青年志愿者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腰部斜扳手法治疗的即时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咔哒声响或棘突错动感、左肘或右肘、扳肩或扳髋等操作者因素以及疼痛程度、椎旁压痛阈值、前屈痛限范围、体重指数等被操作者因素,与手法作用力大小的相关关系,分析对其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1.拟定腰部斜扳手法规范化描述初稿  患者侧卧位,在上一侧的下肢屈髋屈膝,在下一侧的下肢自然伸直。医者站在其面向侧的床边,以一肘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或手抵于臀部。两肘或两手相反方向协调施力,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位时,做一突发的、增大幅度的扳动,常可闻及“咔哒”的弹响声。  2.总结腰部斜扳手法操作运动力学规律  2.1在体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操作者腰部斜扳手法力学轨迹曲线图具有一定的特点:即重复呈现出一个短、陡、高的波峰,说明操作者扳动时具有“速度快”的特点,符合“随发随收”的操作要求。临床操作应注意在髋部用力要略大于在肩部用力。  2.2在体运动捕捉测试结果  操作者腰部斜扳手法运动轨迹曲线图具有一定的特点:即重复呈现出一个短弧形轨迹,说明者操作者扳动时具有“幅度小”的特点,施力方向以旋转为主同时伴随下压,符合根据被操作者位姿“顺势发力”的操作要求。  受试者在被扳动时运动轨迹曲线图具有一定的特点,即重复呈现出一个短弧形轨迹,与操作者扳动时关节的运动轨迹相似,被操作者是随着操作者关节运动而随之出现相似的运动方式,说明被扳动时被操作者与操作者具有“稳定接触”的特点。  3.腰部斜扳手法临床对照试验结果  3.1即时疗效分析及安全性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在即时镇痛(腰腿疼痛、椎旁压痛)、改善活动(前屈活动度)等方面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  3.2操作者因素对腰部斜扳手法作用力的影响  3.2.1咔哒声响、错动感与手法作用力  两组病例中只有试验组1例患者未出现咔哒声响,但伴有棘突错动感;其余所有病例均出现咔哒声响伴有棘突错动感。手法作用力的大小与咔哒声响或棘突错动感的发生并无直接的关系(P>0.05)。  3.2.2利肘或非利肘与手法作用力  两组中右肘的手法作用力均大于左肘的手法作用力,但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利肘操作时用力不会明显大于非利肘操作用力。  3.2.3扳肩或扳髋与手法作用力  两组中扳髋的手法作用力均大于扳肩的手法作用力,但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扳髋的手法作用力比正常组更大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患者操作时扳髋用力要比正常人更大些。  3.3被操作者因素对腰部斜扳手法作用力的影响  3.3.1个体病情情况与斜扳手法作用力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阳性反应点压痛阈值(PPT)、腰屈曲活动范围(LFR)等指标反映不同个体的病情情况,结果显示扳髋的手法作用力与VAS评分、PPT力值、LFR距离之间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值均>0.05),提示扳髋手法作用力不会随着疼痛感觉、椎旁压痛、前屈不利等病情指标的轻重而变化。  3.3.2个体体重指数与斜扳手法作用力  体重指数与扳髋手法作用力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说明扳髋手法作用力会随着不同体重指数的人群而变化。即体重指数越大,实施作用力也越大。  4结论 基于心率变异性非线性分析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  4.1腰部斜扳手法操作具有“速度快”、“幅度小”的特点,要求“医患稳定接触”、“顺势发力”、“随发随收”,并具有一定的运动力学规律性,力学特征即预加载力越大,扳动力就越大,最大作用力办越大;运动特征即高速扳动的运动是腰椎小幅度扭转的轨迹。  4.2对于病程短、非急性期的青年发病人群,左肘或右肘、扳肩或扳髋、疼痛程度或痛限范围不同等不会对手法操作作用力产生明显影响;在施用手法操作时对患者的扳髋之力应稍大于对正常健康者的。不同体型(体重指数)是影响手法操作作用力大小的个体因素之一,临床手法运用时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要适当增大手法作用力。咔哒声响是手法成功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  4.3腰部斜扳手法操作规范化描述文稿:患者侧卧位,在上一侧的下肢屈髋屈膝,在下一侧的下肢自然伸直。医者站在其面向侧的床边,以一肘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或手抵于臀部。两肘或两手以相反方向协调施力,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位时,在医患稳定接触下,顺势做一突发的、增大幅度的扳动,做到“随发随收”,常可闻及“咔哒”的弹响声。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开放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1C0225)  摘要:高职院校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除了承担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外,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提供服务的任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其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对象;培训内容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有效的听力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研究  一、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
【引言】:《高中物理选修3-2》教材中讲到: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间关系的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判断,这几个问题的判断方法分别为安培定则(或者叫右手螺旋定则)、右手定则、左手定则等判断方法,手势繁多,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混淆。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种通俗用法,可以把这些手势统一在通俗方法之中,本定则为学生的记忆和使用带来了很大方便.特别是在考试中优显节省时间的优势。本文将
摘要:培养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口算训练形式多以“写算”为主,让我们解放孩子的双手,调动感官,结合视算听算等多种训练形式,让口算结果呈现动态显示,提高口算正确率!  关键词:口算 原因 训练形式  培养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新教材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同时又强调要加强口算。在实施课程改革多年以后,学生的口算能力究竟怎么样呢?  一、口算教学的现状  小学低段
【摘要】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每个学校都关注的重要问题。对农村中学的 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未成年人中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加强自身修养,防范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教育 对策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当今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农村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追求每节课的清晰、简洁、高效,力求达到每节课更有实效,我校通过远赴杜郎口、杨思中学、利民二中等名校学习带回的宝贵经验,通过对名校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特制定以下教学模式:即“七步法”具体环节如下:  一、情境导入  通过介绍本节课的地位作用或故事等把学生的思维引人到课堂教学中。  二、提纲定位  出示自学提纲,规定读书范围,提出学习
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1、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
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归纳整理针刺手法的古今文献,并对针刺手法的源流进行梳理,统计各个时期针刺的常用针刺手法、针刺适应范围、针刺刺激量等。研究方法:采用“辨章学术
摘要:  初中政治是中学课程重要科目之一,《思想品德》科目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培养中学生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砚的重要途径,所以学好初中政治对中学生是很重要的。作为初中政治科目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认真对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程;复习;现状及对策  一、初中政治课程复习现状  长期以来,政治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单一,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