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超音速微粒轰击稀土镁合金表面纳米化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近几年来,随着镁合金熔炼和制造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其应用的潜力巨大。金属材料失效多发生于表面,镁合金由于化学性质活泼,表面改性困难,表面失效现象尤为突出。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组织结构,使得在镁合金表层制备同时具有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的合金层成为可能,为镁合金表面强化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对多功能超音速火焰喷涂(KY-HVO/AF)系统进行了改进的基础上,使其送粉系统能够输送大尺寸硬质微粒,并通过调整混合燃气中氮气与氧气的比例,改变焰流的温度,最终成功的在改进后的HVOF系统上获取了一种全新的超音速微粒——低温HVOF超音速微粒(HVOF—SMB)。利用该超音速微粒对稀土镁合金进行了纳米化处理,并对影响镁合金表面纳米化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创造了一种新的表面纳米化工艺。优化的工艺参数如下:轰击距离为300mm,轰击微粒粒径为0.5mm,轰击时间为220s。微观组织显示,在镁合金表层发生了强烈的塑性变形,表层硬度明显提高,约为基体的两倍,提高了镁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自表面至基体硬度呈梯度递减,各变形区域没有明显的界面。TEM和HRTEM对纳米化层晶粒细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表明晶粒细化在低应变区位错滑移形成位错墙(DDWs)和位错纠缠(DTs)以及变形孪晶的协调形变,在高应变区动态再结晶(DRX)和位错运动形成了随机取向的纳米晶。温度对镁合金表面纳米晶长大密切相关,300℃时变形孪晶转变成退火孪晶,纳米晶长大,稳定性较差,纳米化层为热扩散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有效地提高了扩散的效率,在镁合金表层形成了约30μm的Mg和Al的合金层,对镁合金表面耐蚀性的提高有所改进。
其他文献
镁合金因其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是其表面硬度低,易腐蚀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在其上镀镍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法。电镀具有镀速快、表面平整、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由于传统的能源资源总量有限,对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就显得意义非凡。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系统,自SONY公司于1991年推出第一块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以来,它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科学家对于锂离子的研究从未间断,希望从技术上取得更多的突破,以满足人们对高容量高电压低成本的便携式储能器件的需求。层状富锂材
本文通过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样品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树脂粒子的亚微相态、序列微观结构及烯丙基氯含量等性能的表征,分析这些性能与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对CPVC树脂的加
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既有城市问题的可行方案,还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途径,因此我们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该文对铝合金填丝脉冲TIG焊接过程中的视觉传感与过程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建立了可实现视觉信息获取的铝合金脉冲TIG焊试验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熔池视觉信息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