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中硅、铁、铜杂质的脱除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被世界众多国家列入优先控制的水体污染物,有关重金属的污染治理问题一直以来都倍受人们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水溶液中硅、铁、铜杂质的脱除工作。首先,本文通过添加铝酸钠从铬酸钠溶液中除去硅杂质,同时研究了其脱硅动力学和反应机理。利用铝酸钠作为脱硅剂,避免了在铬酸钠实际生产中引入新的杂质。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铝硅摩尔比、溶液pH等实验条件对铝酸钠脱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实验条件中溶液pH对脱硅效果的影响最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条件下的脱硅率高达99.3%。通过动力学实验计算得到铝酸钠脱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值为22 kJ/mol,远低于类似脱硅文献报道值。对脱硅反应产物(DSP)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SEM和XRD表征。SEM结果表明,DSP有一个松散的蚀刻结构。XRD图谱说明了DSP的结晶度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DSP晶相主要为Na6(AlSiO46。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脱硅机理进行了探讨。首先,溶液中的SiO2(OH)22–和Al(OH)4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单体硅酸铝离子,随后单体聚合形成六聚硅酸铝离子,最后与钠离子结合生成Na6(AlSiO46沉淀析出。其次,本文利用自然丰富的海藻酸钠和废弃物贝壳为原料制备了新型贝壳粉/海藻酸钙(NC)球形吸附剂,并测定了其对水溶液中铁离子的吸附性能。吸附试验研究了颗粒尺寸、吸附剂用量、原料配比等实验条件对Fe3+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条件下NC吸附剂对Fe3+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7.9 mg/g。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分别与拟二阶动力学方程(R2>0.982)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96)吻合良好。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如ΔG0,ΔH0和ΔS0值表明NC复合吸附剂对Fe3+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最后,本文利用了自然丰富的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CS+OSA)席夫碱类吸附剂。主要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原液浓度、颗粒大小等实验条件对Cu2+去除效率的影响。等温吸附模型与Langmuir模型(R2>0.9937)吻合良好。动力学研究表明,拟一阶(R2>0.9957)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更好。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如ΔG0,ΔH0和ΔS0值表明CS+OSA复合微球对Cu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其他文献
发动机燃烧过程是影响柴油机性能的关键因素,发动机喷油系统的喷射特性是改善发动机燃烧性能的重要方面。改善喷射特性的方法可以从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入手,目前各种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正从常规油气藏向非常规油气藏发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属于非常规油气藏类型,其储量规模大,产量高,是一类十分丰富的油
1.5μm波段激光处于大气近红外窗口,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且具有较高的水吸收系数,属于“人眼安全波段”,因此在光通讯、军事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Er3+/Yb3+共掺激光玻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机载雷达逐渐由军用向民用领域推广,而动目标检测能力在机载雷达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技术作为提升机载雷达动目标探测
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带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制造业因为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廉价丰富的劳动力得以快速发展,而制造业升级是保持制造业持续发展和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制造业发展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特别是持续上涨的房价,导致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升,同时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投资挤出效应,给制造业升级带来一定的影响。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升级究竟
磁性纳米颗粒以其独特的磁学性质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被应用于磁感应热疗中,而其固有的类酶性质又可当作纳米酶使用。本文设计并完成交变磁场发生器的搭建,以Fe3O4纳米颗粒为
研究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及预后,探讨CD117表达及FLT3基因突变情况与AML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研究方法:以83例初诊非急淋M3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标本的CD117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117+和CD117-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1,应用卡方检验分析CD1
在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很多的风险,尤其是地层欠压值变化,容易引起井下事故的发生,如井喷,井涌。套管阀能够让欠平衡钻井更加的简单、安全,减小常规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深度学习阶段,即人工智能在人类的操控下模拟人类大脑自主学习数据和算法,最终脱离人类最初的算法设计和规则设定。在文学艺术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写诗”、“画画”和“唱歌”,并且其生成内容在表现形式与人类作品难以区分。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进而独立生成新的内容的方式使得人工智能不再作为人类创作的辅助工具,打破了只有自然人才能创作的传统理念,给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带来了一系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