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视频编码算法研究及DSP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64标准是由视频图像编码组和运动图像编码组共同开发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在相同的编码图像质量下,H.264比H.263、MPEG-4标准分别能节约50%和20%的码流,而且加强了对网络和流媒体应用的支持,但是H.264的优越性能是以实现的高复杂度为代价的,这给嵌入式应用带来了巨大障碍。因而,研究H.264标准在有关视频芯片上的实现对视频技术在嵌入式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工作是研究H.264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在TM320DM642 DSP上的应用。首先详细分析了H.264视频编码标准,对标准中使用的一些新技术做了比较详尽的探讨。例如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编码、环路滤波、熵编码等编码技术;其次,本文选用X264作为H.264编码器的参考源码,研究了其编码流程,包括编码的主流程、帧编码流程、宏块编码流程,以及不同参数设置对编码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计算复杂度高的预测模式选择算法做了适当的改进,提出了快速的帧内预测算法与帧间预测算法,并通过测试数据验证了其有效性。论文进一步结合DM642自身特点,经过代码修改、性能优化、线性汇编三个阶段,进行了H.264编码器在DM642平台上的移植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和码流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基于DM642优化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编码时间有了大幅度的减短,存储所需容量也大幅度降低。
其他文献
叶绿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其基因信息被广泛应用于比较基因组学和植物系统发育研究。本研究综合利用已开发的21对叶绿体基因组高变片段PCR扩增引物,分别分析了国内7个有代表性
BRI基因属于BRI基因家族的一员,目前得到分离鉴定的该家族成员包括BRI.BRI属于Ⅱ型单跨膜蛋白,有一个跨膜区,N端较短,C端较长.生物信息学分析没有发现任何的亚细胞定位信号和
该文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来研究CaM和拟南芥原生质体的结合特性,并通过化学交联的方法来寻找膜上的结合蛋白.最后用化学交联剂在拟南芥原生质体膜上交联到两条特异性条带,
第一部分、mTORC1通过阻滞分化参与维持SSEA-4+高度恶性骨肉瘤细胞肿瘤干性的研究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骨肿瘤,被认为是间充质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恶性转
该文通过对沙冬青在三种不同措施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以揭示人工措施在天然植被恢复中的作用,为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措施比较,放牧措施下沙
多能干细胞有一种独特的特性就是它们可以进行自我更新并且可以分化成所有细胞类型。多能干细胞干性维持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录因子如何与下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的化疗药物主要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入手,同时对正常细胞亦有毒副作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t,RI)抑制肿瘤的作用
随着以太网技术成为最主流的局域网技术,将以太网MAC控制器集成在SOPC上的嵌入式网络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日常生活中。自从IEEE802.3协议发布以来,经过
近年来,开关电源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传统的开关电源功率因数较低,造成输入电流畸变严重,谐波分量很高,对电网造成了严重的谐波污染,降低了电能的利用率。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可以使设备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既治理了电网的谐波污染,又提高了开关电源的整体效率,因此,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功率因数的概念,并阐
该实验构建了带有两个靶基因的报告系统.其中一个靶基因为该实验室已有的缺陷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m,EGFP(-);另一个是通过突变野生型基因得到的缺陷型新霉素抗性基因(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