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浪漫主义绘画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在史前文化的绘画中就已经产生,遗存于史前新、旧石器时代的神秘岩画和陶制器物中。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把以油料调和颜色的绘画称之为“油画”,表现为油漆壁画和油漆木制品绘画,中国的浪漫主义油画大致产生于这个时期。虽然,当今文物还没有实物表现,但从楚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呵壁问天”中,欣赏到楚国王卿“宫墙文画”的宏大气势;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上,重温到人神热恋诉衷情的韵味;随着敦煌石窟的多姿的飞天、神奇的九色鹿,仿佛进入人神同乐的极乐世界。中国的按照西方定义的浪漫主义油画,是二十世纪初期留学欧美的艺术家们开创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得到传播与发展,以林风眠的《人类的痛苦》、徐悲鸿的《狮子与奴隶》为代表。在1933年以后,以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为核心概念的浪漫主义油画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表现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中国的油画。她既是艺术家注重社会现实生活的描绘,又表达了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激情的抒发。中国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油画,描绘了革命战争和国家建设中的影响人物、重大事件,成为1933年以后中国的主流绘画。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罗工柳的《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上》、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陈逸飞《占领总统府》、许江的《1937.12南京》等,都是不朽于世的绘画杰作。本文拟从中国浪漫主义美术的艺术特色、形成特色的原因和重要艺术家的作品的解析为契机,做一个客观、完整、公正的评估,特别是浪漫主义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向人们展示研究成果。当然,全译浪漫的精神世界的内涵颇具难度,探索作品的理想世界的外延确实十分迷人。随着学术界愈来愈关注中国浪漫主义美术这一领域,研究中国油画家创作的油画作品和创造的精神世界,剖析艺术家所处的特殊时期的社会根源,发掘艺术家内心深层精神元素,探寻当今对评估中国浪漫主义油画的心理,对于追溯和承继中国油画的艺术创作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