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激与肿瘤的关系是目前关注的热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是体内最重要的应激激素,既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又能通过改变肿瘤的微环境间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还能直接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除了应激时体内的GCs水平增高,GCs在临床治疗中亦广泛应用,不仅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长期用药,也是多种实体肿瘤化疗期间的辅助用药,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GCs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炎症被认为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已有研究观察了GCs对结直肠癌的影响,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或者使用免疫缺陷小鼠完成,因此GCs在免疫系统正常的小鼠体内是如何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至今仍不甚明确。目的 构建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C57BL/6雄性小鼠自发结直肠癌模型,从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两方面研究血浆皮质酮水平升高对自发小鼠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1.小鼠结直肠癌模型构建:第1天C57BL/6雄性小鼠腹腔注射AOM 12.5mg/kg,7天后予2.5% DSS饮水连续5天,更换蒸馏水14天,重复DSS/蒸馏水饮水2个循环,期间观察记录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及粪便隐血情况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第78天眼眶采血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酮水平,处死小鼠解剖分离结直肠,评估肿瘤大体情况及病理学观察。2.皮质酮干预:第三轮DSS饮水结束后1周,通过皮质酮水溶液(50mg/L)饮水和皮下植入皮质酮缓释剂(7.5mg-60天)两种方式干预结直肠癌模型小鼠。31天后眼眶采血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酮水平,处死小鼠解剖分离结直肠,游标卡尺测量结直肠肿瘤大小并计数,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大体形态,包括每只小鼠负荷肿瘤数目、面积和体积,两组所有负荷肿瘤大小分布。结直肠癌组织切片H&E染色病理观察并进行炎症评分;免疫组化检查与肿瘤炎症和增殖等相关的五种蛋白质,包括PCNA、p-STAT3、Bcl-xL、NF-κB (p65)和COX-2.结果1.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93vs.0),模型小鼠死亡率为10%,结直肠成瘤率为88.9%,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癌,而对照组小鼠无死亡,肠道无肿瘤生成。2.皮质酮饮水干预模型小鼠,皮质酮组较对照组的血浆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123.7ng/ml vs.80.95ng/ml, P<0.05),两组小鼠一般情况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所有负荷肿瘤大小分布未见差异(P>0.05),但皮质酮组较对照组平均每只小鼠负荷肿瘤肿瘤数目明显增多(13.38 vs.7.88,P<0.01),负荷肿瘤面积(100.7mm2vs.48.28 mm2,P<0.01)及体积(133.6mm3 vs.60.26mm3, P<0.05)显著增大。皮质酮组病理观察肿瘤周围肠道炎症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41vs.1.3,P<0.01)。NF-κB (p65)、PCNA、 p-STAT3. Bcl-xL和COX-2在两组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3.皮质酮皮下植入干预模型小鼠,皮质酮组与对照组的血浆皮质酮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小鼠大体形态和病理观察结果亦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1. AOM/DSS诱导小鼠结直肠癌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自发肿瘤模型,适宜用于结直肠癌的深入研究。2.皮质酮饮水可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皮质酮组较对照组平均每只小鼠负荷肿瘤数目明显增多、负荷肿瘤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表明皮质酮水平升高在免疫功能正常的结直肠癌模型小鼠中能促进小鼠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