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se L R462Q位点基因型及XMRV相关病毒与中国前列腺癌人群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g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及饮食等诸多因素相关。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Xentropicmurineleukemiavirus-relatedvirus,XMRV)是2006年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发现的第一种可以感染人类的γ逆转录病毒。之前有部分研究表明,在欧美人群中偶发性前列腺癌与RNaseLR462Q基因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还有报道显示偶发性前列腺癌与XMRV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主要是调查XMRV在中国正常人群和偶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并同时获得RNaseL基因型分布的相关信息,以及该基因型是否与中国前列腺癌相关。   实验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156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92例献血者样本,对其中的RNaseLR462Q位点的基因型以及XMRV感染情况做了检测分析。   1.采用PCR的方法,我们从125例前列腺癌和240例献血者样本中扩增获得了RNaseLR462Q位点的基因分型数据。   2.利用巢式PCR、westernblot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在156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92例献血者中进行了XMRV的检测及分析。   结果:   1.在中国人群中,RNaseLR462Q位点Q的等位基因频率为20.2%,前列腺癌患者中Q的基因频率为17.2%。   2.采用巢式PCR的方法在156例前列腺癌和392例献血者样本中由于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到5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1例正常献血者为XMRV阳性感染情况,但是采用westernblot无法检测到相应信号。在不同样本中扩增得到的序列并不完全一致,通过Blast比对后发现这些序列都是鼠内生性逆转录病毒(mouseendogenousretrovirus,mERVs)。   3.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我们的样本中XMRV拷贝数目极低,其范围约在0.2~8.5copies/μl血浆。   结论:   1.中国人群中RNaseLR462Q位点Q的等位基因频率为20.2%,远远低于欧美人群的35%,同时统计测验分析显示RNaseLR462Q基因型与中国偶发性前列腺癌没有显著相关性。   2.XMRV及其相关病毒在3.2%的前列腺癌患者和2.8%的献血者可以检测到。统计分析表明,XMRV及其相关病毒感染与中国前列腺癌不相关。中国人群中可以检测到多种类型的mERVs,表明中国人群存在多种病毒的感染。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在纳米、微米级Fe_3O_4颗粒表面包覆TiO_2薄膜的制备过程,利用XRD表征了薄膜的晶型,利用浓盐酸浸泡表征了包覆的完整性,采用磁滞回线表征了包覆后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不能使TiO_2薄膜完全包覆在磁性颗粒的表面,而液相沉积法能够达到完全包覆磁性颗粒表面的目的,并且焙烧后包覆更完全。在液相沉积包覆过程中,研究了初始Fe/Ti摩尔比、颗粒表面修饰、加料方式等对包
柠条集中分布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均对干旱做出适应性响应。目前对其形态和生理水平的干旱适应性特征已有较多报道,但分子水平的抗旱研究还处于起步
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简称PTA)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有高达数千COD的废水,这种含高浓度PTA的废水若排入自然水体中,会对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