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以音节划分的语言,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音节重叠;英语是以音素划分的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多以形态变化为主。汉语形容词通过重叠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同时也表现了主观性的无限大量,进而体现了汉语的界限性弱和连续性特点。而英语重叠是一个没有增加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过程且多为拟声词的重复。因此,在汉英翻译中,汉语形容词的重叠式在英语中将如何对应?观察发现,汉语形容词的重叠式及其基式在不少情况下英译文是一样的,考虑到汉语重叠式和基式语法上的不同,那么如何解释这种重叠式与基式的英译具有一致性现象,是否还存在其他现象,这些现象又将如何解释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焦点。当前关于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有:某一类形容词重叠式的翻译、形容词重叠的所有类型都得到了研究,却没有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翻译的对比研究,更没有指出相关翻译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吕叔湘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划分作为主要重叠类型,基于平行语料库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的翻译进行相对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再以鲁迅的小说《鲁迅小说集》及其两英文译本为语料,从顺应论的角度,具体论证有意识地顺应目标语言、思维和文化对实现成功翻译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的翻译在多数情况下具有一致性;有些情况下甚至会采用压缩或省略的方法。同时,本文还发现,译者的母语和与之相对应的思维和文化会对翻译产生影响。总的来说,母语为英语或母语为汉语的译者的译文反映了他们各自语言和文化环境中的思维方式和语用审美观等。本文认为汉英译者应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后做到有意识地顺应目标语和文化,从而实现成功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