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基坑复合型土钉支护原理研究与FLAC数值分析

来源 :岩土锚固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城市建设的主题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成为当今工程界的热点和难点。城市基坑工程通常处于房屋和地下管线的密集地区,由于地下施工引起地层变形而损坏相邻建筑或地下管线的现象经常出现,往往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基坑支护结构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须满足变形要求。因此开展基坑工程变形性状研究,对基坑开挖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将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应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然而,在对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的理论研究上却相对落后,设计分析方法不完善,试验研究甚少,也因此发生了较多的基坑工程事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其工作机理、设计方法以及施工技术,将使得该项技术更加完善,也有利于该项技术应用空间的扩展。本文以西旅国际中心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结合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空间三维有限差分分析模型,对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施工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研究了在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基坑周围的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探讨了对于预应力锚杆复合型土钉支护基坑的土钉和锚杆间距、土钉和锚杆倾角、土钉和锚杆的长度布置方式的不同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对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有工程实际意义的结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并对今后相关的数值模拟分析及其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建筑材料的种类趋于多样性和科技性。但使用科技的化的材料的建筑往往充满精英主义的味道,与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相互脱离。简单原始的材料却总能给人以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和思想既高屋建瓴,又很接地气,具有鲜明的战略性、时代性、人民性、系统性、实践性。当前,践行习近
本文以北京地铁六号线朝阳门站为研究背景,车站采用暗挖洞桩法施工,共设置8个导洞,首先应用FLAC^3D软件模拟导洞开挖过程,研究了导洞不同开挖方案的地表沉降规律和塑性区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