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但社会阶层固化、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逐渐凸显,这引起了人们对代际间社会流动的关注。目前在收入代际流动的研究中,教育常常作为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被列入到模型之中,因此对教育的单独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个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的代际流动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其向上流动水平的高低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质量,研究我国教育代际间流动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政府采取合理政策,进一步提高代际间教育水平的向上流动性,优化我国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程度,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然后借助教育代际流动矩阵分析我国代际间教育流动的现状,发现:第一,我国教育代际流动的方向向上,即子代更可能达到高于父辈的受教育水平;第二,我国教育代际间的流动性不高,子代受教育水平相较父辈受教育水平平均移动的距离不超过两个等级;第三,我国城乡、地区及性别间的教育代际流动性是存在差异的。接着,本文从Probit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两部分展开实证分析内容,Probit回归分析主要用于观察我国教育代际向上的流动水平,即父辈受教育水平对子代提高获得本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概率的影响,而中介效应分析则是进一步探讨我国教育代际流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由Probit回归分析可知,以文盲为参照,父辈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增加子代达到本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可能性,且不同户口、地区和性别间父辈受教育水平对提高子代获取本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概率的影响程度是存在差异的。此外,父亲的党员身份也对提高子代达到本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可能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代际间教育水平向上流动的机制,本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调查数据,以家庭资本和自我期望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它们在我国代际间教育水平向上流动中的作用。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家庭资本和自我期望在父辈受教育水平对提高子代受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概率的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第二,与农村相比,自我期望在城镇地区父亲受教育水平对提高子代受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概率的影响中的作用更大,家庭资本的作用更小,而在母亲受教育水平对提高子代受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概率的影响中,自我期望和家庭资本都在城镇地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第三、自我期望和家庭资本在中西部地区父辈受教育水平对提高子代受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概率的影响中都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东部地区,只有家庭资本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第四、家庭资本在父辈受教育水平对儿子受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概率变动的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而自我期望在父辈受教育水平对女儿受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概率变动的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最后,本文结合上述结论分别从提高我国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以及缩小不同户籍、地区和性别间向上流动性差异两方面提出了合理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