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行为的危害及成因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radeon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为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广泛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便利,人们只要坐在电脑前运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就能知晓世界各地的新闻,使网上的信息杂而广却快速地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互联网不仅带给人类一场技术革命,它也重新构建了人类的互动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形态。21世纪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虚拟社会就像现实社会一样复杂。2008年“网络暴力第一案”的宣判使司法第一次进入网络暴力案件中,也拉开了大众对于探讨网络暴力的序幕。在网络上爆发的“人肉搜索”所代表的网络暴力事件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阴暗面,而网络上频频爆发的谣言、诽谤、骂战等网络暴力也使这个阴暗面正在消极的增大。网络暴力行为具有如此强的威力本质上源于互联网庞大的用户群体的集合行为,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网络暴力行为同时也对多方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也是本文所要探究的。本文的研究类型属于定性研究,运用个案访谈法并辅以事件分析,探讨网络暴力行为对个体、法律和社会道德所造成的危害,并以集合行为理论、冲突论探讨网络暴力行为的成因。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选题的缘起及意义、相关文献及理论依据的梳理以及研究过程,说明本文是以网络暴力行为作为文章主线,集合行为理论及冲突论为理论视角对本篇论文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介绍网络及网络的发展状况,并解释网络暴力行为的内涵及其实质。第三部分通过对“史上最毒后妈”事件、“李刚门”事件、“铜须”事件这三个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将网络暴力行为分为三类,即网络舆论暴力、网络谣言、人肉搜索,使网络暴力行为更加具体、清晰。第四部分主要论述网络暴力行为对个体、法律、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正是这些潜藏的威胁引发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反思。第五部分分别从社会现实根源、群体形成过程及群体心理三个角度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第六部分也就是本文的结论,主要对本研究进行总体概述及展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有报道用托吡酯托吡酯(妥泰)治疗小儿偏头痛。为探讨妥泰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因偏头痛一直在我院儿科门诊接受西比灵或妥泰治疗的患儿各20例进行疗效比较,以期观察妥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与流水线需要使用计数器。计数器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计算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设计一款以51单片机为核心的红外计数器,配合红
基于融合思政教育的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教材的建设目标,构建了线性代数在线课程教材的课程体系,确定了线性代数在线课程教材的课程内容。
为了更好地落实整体课程改革理念和达到考试评价的目的,高考命题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着各种探索和调整,直观地表现在试卷的板块布局、语料类型、题型等各个方面。本
随着手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基于手机平台的手机支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购物方式。手机支付的方便、快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继发于各种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的特点。为探讨NPE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心脑阻塞性疾病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关系.方法1995年10月至2002年7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49例行颈动脉检查.结果检出颈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日趋年轻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乳腺癌依然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并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