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特性试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煤部分气化一半焦燃烧技术路线的第二代加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当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之一,加压煤部分气化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冷态试验、热态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煤在加压喷动流化床中的部分气化及还原态脱硫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旨在掌握影响煤部分气化及脱硫过程的关键因素,为今后的工业应用提供设计和放大的部分依据。 在有机玻璃制成的小型喷动流化床模型上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了压力、静止床高、流化风量等因素对最小喷动速度的影响规律,并得出最小喷动速度的关联式。最小喷动速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幅度逐渐变小;随静止床高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压力的增大,增大趋势减弱;随流化风风量的增加而减小。研究了静止床高、喷动风量、流化风量和操作压力对流型及流型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静止床高增加,稳定的喷动区域减小;操作压力提高,稳定的喷动区域增大。研究还得到了三个压力下的流型图。对压力信号的差压平均值分析表明保持喷动风速率不变增加流化风会使床层压降升高,并且在喷动风速率越小时,影响越大;反之,当流化风固定时,喷动风的增加会使床层压降变小,并且在流化风速率越小时,影响越大。压力信号的ARM功率谱主频随压力升高而增大,随流化气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以颗粒动力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双欧拉气固流体动力学模型,对喷动流化床一组不同工作压力的典型工况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发现随着工作压力增大,保持流化数、喷动风与流化风比例不变,床内的中心喷动区和环形区的空隙率均相应减小;较高压力下气体径向速度和颗粒径向速度均减小。对某一典型工况模拟结果表明,与试验的流场外观比较相似,压降和试验值也比较吻合;此外三个工况的模拟结果和试验取得的流型所处的区域也相一致。 对影响煤气化的关键因素,如温度、压力进行了研究。气化温度对流化床煤气化反应十分重要,提高气化反应温度,气化反应速率、碳转化率均显著提高。对于煤气热值,气化温度有个最佳的区间。提高气化炉的温度需要兼顾煤气热值、产气率、碳转化率等参数的综合效果。提高气化压力使流化床内的流化质量变好,并使反应物浓度提高,气化剂在床内停留时间加长,明显提高气化反应速率。当压力进一步升高后,由于气体扩散受到抑制,使得提高气化反应速率的趋势减弱。 在喷动流化床煤气化炉上进行了还原态脱硫的试验,对影响脱硫效率的几个重要参数一压力、温度、Ca/S、脱硫剂粒径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出了相应的规律。脱硫效率随压力的提高而增加,增长幅度逐渐变小;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大,但当反应温度提高至使脱硫剂烧结的温度时,脱硫效率下降;Ca/S增加,脱硫效率也随之增加,但Ca/S由2.0增加到2.5以后,脱硫效率提高幅度不大。脱硫剂粒径减小,脱硫效率提高。 在双欧拉气固流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导入传热、传质、煤气化、脱硫过程反应子模型,建立了增压喷动流化床煤气化炉整体模型,利用该模型主要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煤气化和脱硫过程的影响,并得到气化炉内的煤气各种成份的浓度分布、颗粒的速度分布及颗粒的浓度分布。用该模型分别对0.1MWth和2MWth的增压煤部分气化炉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两者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以混凝过程作为超滤的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减轻膜污染的方式。本文以高岭土-腐殖酸模拟水样为处理对象,以铝铁混凝剂为预处理药剂,分别采用不同铝形态的铝盐混凝剂与不同的铝
鉴真东渡是中日交流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中国唐代一次较为成功的国际传播经历.鉴真开创了日本佛教律宗,对日本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在寺院管理、建筑、医药等方面
期刊
氧化锌以其较宽的禁带宽度(3.37eV)和较高的激子束缚能(60meV)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光催化剂之一。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强烈的依赖于它的结构,其中包括形貌、比表面
六面体网格划分技术是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现有的几种自动六面体网格划分算法都依赖于特定的几何特征和拓扑结构,对于复杂几何实体,至今没有一种算法能够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3Al206:Eu2+、Sr1-xCaxAl2O6:Eu2+和Sr3Al206:Eu3+。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样品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多种仪器对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
富营养化水源水中的藻类代谢产物、微量有机污染物等在常规制水工艺中难以被有效去除,严重影响饮用水水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作为饮用水的预处理技术之一,直接利用富集于填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