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肠淋巴对大鼠红细胞流变行为的作用与机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k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休克发病学过程中的血液流变学事件,成为休克临床救治的关键靶点,也是危重病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肠淋巴途径在休克发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红细胞流变行为是影响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的关键因素,休克肠淋巴液回流与红细胞流变行为的关系如何?值得研究。   目的:本研究以肠淋巴液引流为手段,并将引流的休克肠淋巴液输入正常大鼠,观察肠淋巴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红细胞电泳能力、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体积参数、红细胞沉降等红细胞流变性指标以及血液黏度的作用;同时制备红细胞膜悬液,观察休克肠淋巴液对红细胞膜自由基指标的影响,探讨休克肠淋巴液影响红细胞流变行为的作用机制。从红细胞流变特性的角度,探讨肠淋巴途径在休克发展恶化中的作用,为重症休克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参考。   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假休克组、休克组、休克肠淋巴液引流组(引流组)、休克肠淋巴液回输组(回输组)。所有大鼠经戊巴比妥钠肌肉注射麻醉后,行股部手术,右股静脉注射肝素钠全身抗凝,右股动脉插管连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续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左侧股动脉插管后连接注射器固定于抽注机上备放血用。然后行腹部手术,剥离肠系膜淋巴管。待所有手术完成、稳定30min后,休克组与引流组大鼠经左股动脉匀速放血,10min内将MAP降至40mmHg,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假休克组、回输组大鼠均进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放血。记录MAP。引流组大鼠维持低血压1h后,行肠系膜淋巴管插管,引流休克肠淋巴液至休克3h;将引流的休克肠淋巴液离心去细胞后的淋浆以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回输至己完成手术的回输组大鼠(2ml/kg),时间为30min。休克组维持低血压3h、引流组引流休克2~3h肠淋巴液后、假休克组与回输组在相应时间点,经腹主动脉取血,根据检测指标不同分别处理。EDTA-K2抗凝的全血标本,检测红细胞参数,如: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ubin concentration, MCHC)等;肝素抗凝全血标本,检测血液黏度、红细胞电泳能力、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红细胞变形性与聚集性等指标;同时制备红细胞膜悬液,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改良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TBA)微量法分别检测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等自由基指标。   结果:①休克肠淋巴液对大鼠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休克组大鼠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红细胞聚集性指数显著高于假休克组,引流组、回输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休克组,引流组红细胞聚集性指数显著低于休克组、回输组红细胞聚集性指数显著高于引流组;休克组ESR、血沉方程K值均显著高于假休克组,引流组与回输组大鼠ESR、血沉方程K值均显著低于休克组;休克组、回输组红细胞群体电泳时间显著长于休克组、引流组和回输组;红细胞群体电泳率与群体迁移率显著低于假休克组,且回输组红细胞群体电泳时间显著长于引流组、红细胞群体电泳率与群体迁移率均显著低于引流组;其它各项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②休克肠淋巴液对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休克组、引流组大鼠在各切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假休克组,且引流组在各切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显著高于休克组,回输组在各切率下的全血黏度均高于休克组与引流组;休克组血浆黏度显著高于假休克组,引流组血浆黏度仍低于休克组;休克组全血低切与高切相对黏度均显著低于假休克组,引流组与回输组的两个指标均高于休克组;休克组、引流组的全血低切与高切还原黏度均显著低于假休克组,回输组的两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假休克组、休克组、引流组。③休克肠淋巴液对大鼠红细胞参数的影响:休克组RBC、HCT、Hb、MCHC、引流组MCHC、回输组大鼠RBC、HCT、Hb显著低于假休克组,休克组MCV、引流组RDW-SD、回输组MCV显著高于假休克组;引流组HCT、RDW-SD显著高于休克组,回输组HCT低于、MCH与MCHC高于引流组;其它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④休克肠淋巴液对大鼠红细胞膜自由基损伤指标的影响:休克组、引流组与回输组红细胞膜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假休克组,休克组红细胞膜SOD活性显著低于假休克组;引流组红细胞膜MDA含量显著低于、SOD活性显著高于休克组;回输组红细胞膜MDA含量显著低于休克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引流组。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休克引起了大鼠红细胞电泳能力、变形能力降低,ESR、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其机制与休克后自由基损伤、炎症与毒素的损伤有关;休克肠淋巴液引流减少了毒性物质回流,降低红细胞膜MDA水平、改善红细胞形态,从而提升了红细胞的流变能力;休克肠淋巴液回输至正常大鼠,则显著降低了红细胞的流变行为,进一步证明了休克肠淋巴液对红细胞的损伤作用。休克引起了大鼠RBC、HCT、Hb、MCHC等参数的降低,MCV显著升高,从而导致全血黏度降低,其机制与休克后机体自身输液及红细胞膜损伤、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休克肠淋巴液引流则提高了HCT,从而将已降低的全血黏度提高至正常水平,其机制与减少毒性物质回流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有关;回输休克肠淋巴液至正常大鼠又降低了RBC、HCT、Hb水平,从而引起血液低黏。研究结果表明,休克后红细胞的流变行为改变与休克肠淋巴液回流有关,以休克肠淋巴液为干预靶点,采取改善红细胞流变行为的干预措施,对于重症休克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诗歌中弥漫着太多复杂的情绪,包含着太多似是而非的答案.当自身的经历在诗歌中得以体现,与之呼应的情感便从心中涌出,或庄重,或充实.也许诗歌会带给我们悲痛心碎,但她永远是
期刊
千百年前苏轼曾咏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诚如斯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诗酒趁青春,以梦为马,坚持奋斗,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n“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期刊
盛夏里燥热的午后,空气中总是压抑着一团将散未散的闷湿热气.趋于平静的老上海,怠懒地小寐于这来之不易的闲适中.“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老旧发锈的半导
期刊
提起诗歌,你会想起什么?rn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模仿着大人口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对诗歌有了自己的理解,知道此情此景应赋何种诗,取何种意象,它在经历何种人生
期刊
光穿透叶的缝隙投射下斑驳的影,刺目的光在翻动的书页间驻足,渐渐柔和.那是名为生命的书,字里行间皆是诗情.与诗歌为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心怀希望,远赴山海!
期刊
诗歌,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经过五千年的沉淀,诗歌包罗万象,每一处都是生活,与诗歌为伴,五千年的光景尽收眼底.rn与诗歌为伴,观
期刊
走进生命的四季,诗歌化成烂漫春樱,化成灿烂夏阳,化成飒飒秋叶,化成飘扬细雪,从我的全世界路过.rn恍惚之间,我漫步至江堤,偶然间邂逅一位翩翩少年,晚风微拂,抚过他的鬓发,皎
期刊
诗歌,是扯下的一把温热明亮的阳光,是捧起的一湖波色潋滟的春水,是踏下的一曲空灵曼妙的乐声.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携诗歌与我相伴.rn与诗歌为伴,我将诗意写到生活中去,于是花开
期刊
与诗词歌赋于那年初见,在江南落雨时节.绵延细雨,缠绵多情.眼望远处,氤氲宛宛,亭台楼阁皆是若隐若现.隔着烟雨,其风骨,难看真切.只作求学时,暮观云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