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品牌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一体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换届、政府职能转换……城市管理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命进一步明确:建设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平台,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今城市领导人思考的焦点。当以上目标逐渐清晰,城市管理者将视线投向现代城市品牌管理。用品牌化的城市来参与全球化的城市竞争将具有更高的城市竞争力。 城市品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近年来对于城市品牌的案例研究和实证调查已经受到高度关注,但是尚未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出现。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出发,首先对城市品牌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讨论,包括其概念界定、分类和价值讨论等。本文的核心部分重点构建出城市品牌的生成机制、认知机制和开发机制。本文在城市品牌的生成机制中进行了城市品牌生成阶段性分析和心理分析,并构建出城市品牌的表述系统;在认知机制中提出了城市品牌的传播机理、互动模式和公众的反应模式,并对认知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在开发机制中阐述了城市品牌形成力原理、属性矩阵及其相应开发策略等。这“三大机制”的提出在理论上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市品牌的研究提供了可依据的模型和分析工具。 后续对于两地区城市品牌的实证研究包括了对珠江三角洲的专业城镇品牌现象和长江三角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生成分析;以广州、南京为例的城市品牌形象认知的个案研究;对两地区不同类型品牌核心的城市品牌开发策略的比较研究等。这一方面进一步对“三大机制”进行了形象的阐释,一方面也求证了“三大机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品牌管理提供了切实的分析结论和一定的决策参考。 本文尝试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经过抽象化处理将其运用于城市品牌研究,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品牌化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在人流熙攘的文化东路东头,有这么一个用视觉艺术撞击生活的地方。  从左边的大门进去是左右当代艺术馆,这里的装潢和设计比较中规中矩,主要用于画展。而要体会经营者设计的妙思,则要到右边的“左右廊”会所。  这里没有充足的阳光,更多是由室内的光与影来调配。三层的建筑用中空的方式来布局中庭,悬空,旋转,钢与玻璃结构的楼梯如同连接这三层平面的拉链,站在楼梯顶端你能洞穿整个一层。  很多镜子的反射让空间增大不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却面临着越来越紧的金融约束,其突出表现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民营中小企业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