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全面总结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赋体文学和小说均达到了创作高峰。其中,俗赋作为一种特殊的赋体形式,在这个时期也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那些大量出现在清代小说中的俗赋简直就是一座蕴涵丰厚的艺术宝藏。在题材上,它们远远超过以往历代俗赋作品,几乎达到了凡文学中一切题材、主题无不兼收并蓄的地步。尤其是在清代白话小说中,举凡人物肖像描绘、心理刻划、自然景观、建筑风物、场面描写,林林总总,均在表现之列。而且,无论写人还是绘景,小说中的俗赋也都有超越前代之处。在艺术表现上,小说中的俗赋往往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使这种铺排叙写达到极致。同时,为了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作家们在俗赋中还大量使用了叠音词和形式多样的俪辞偶句以及俚俗口语,充分显示其俗文学的风采,使俗赋在小说塑造人物、渲染气氛以及情节安排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小说中的俗赋向来被人们所忽视,与它们整体水平不太高是分不开的。小说中的俗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诸如描写过分程式化、重复或插入过多、内容庸俗、缺乏含蓄等等。赋体文学与小说这两种同样发展到高峰的文体,其相互借鉴、彼此融合已经势在必行。俗赋因为适应了小说这种俗文学的需要,因此能够得以寄生在清代小说中继续发展并蔚为大观。不过,世间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高峰、衰落、消亡的历史过程,俗赋亦然。时值晚清中西交汇、新旧转换之际,辞赋这一古老的文体,由于自身难以迅速应变和终究不宜通俗普及的特点所制约,已经难以再焕发出生机。清代小说中的俗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自然应该了解其蕴含的丰富内容,探索其独特的文体特征,认识其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不足,研究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从而给予准确的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