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长段移植桥接重建肢体血供的临床意义与疗效。目前,在骨科临床实践中普遍认为,经清创修整后血管缺损长度在2cm以上者,就应严格遵循显微外科血管无张力吻合的原则,采用血管移植的方式予以修复。一般情况下首选自体健侧大隐静脉移植。但其术后通畅率随着移植长度增加明显下降,血管长段移植被认为是血管移植中的难题。本课题通过临床实践,探讨血管长段移植可能发生的变化和相应的适用征,从而扩大了传统上同类情况下保留肢体、恢复功能的手术适用范围。方法:采取临床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2003年01月-2006年06月期间的连续住院病例,共60例,根据手术中清创后移植大隐静脉长度的不同分为三组,实验组:移植健侧大隐静脉长度大于10cm者;对照组①:移植健侧大隐静脉长度2-10cm者;对照组②:直接吻合血管的者。对全部的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3年6个月随访,观察术后患肢血运状况及功能恢复。通过电镜及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移植后6个月-1年时的变化,并将血管长段移植与短段移植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成活肢体均无明显短缩,肢体末梢血运良好,无一例发生缺血性肌萎缩。实验组成功率为87.5%,低于对照组①的成功率95.83%和对照组②的成功率100%,但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并不能认为血管长段移植的成功率低于短段移植和直接吻合的成功率。结果提示,血管长段移植还是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高于短段移植。电镜观察表明长段移植的大隐静脉管壁确有明显的增生,而且血管长段移植血管管壁的增生程度(6个月-1年内)较短段移植的高。结论:从临床实践来看,当肢体血管损伤较重时,只要术中严格地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操作,术后密切监护,“三抗”治疗,血管长段移植桥接重建患肢血供完全是一种可行、可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