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疗法预防胃肠癌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ndyzt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胃肠癌患者经化疗同步皮内针治疗后,化疗相关周围神经毒性症状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等,评价皮内针疗法对胃肠癌患者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的防治作用。以求探索中医防治CIPN的新思路,进一步发现能有效降低患者CIPN发生率、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高的新方法。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和住院II~III期胃或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拟行化疗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国际通行的肿瘤术后化疗规则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皮内针治疗:于患者双侧外关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刺入图钉型皮内针并留置24小时,化疗当天进行第一次治疗,后每周一次,至末次化疗后三周。观察两组患者CIPN总发生率及不同严重程度、CIPN发生周期、神经系统临床症状、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发病率:急性CIPN发病率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CIPN,感觉异常发病率治疗组CIPN的总发病率为42.42%,对照组CIPN的总发病率为71.97%(P<0.05),II级及以上CIPN的发病率,治疗组21.21%,对照组45.16%(P<0.05),严重CIPN的发病率为2.94%,对照组严重CIPN的发病率为12.90%(P>0.05);运动异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病周期:治疗组平均发病周期为5.15周期,对照组平均发病周期为4.13周期(P<0.05);3.严重程度:CIPN严重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轻(z=-3.387,P=0.001)。4.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量表间评价结果相关性:不同量表间结论显示了较高的相关性,r1=0.90,r2=0.86(P<0.01)。结论1.皮内针疗法可以降低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2.化疗同步应用皮内针疗法可延缓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3.皮内针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4.皮内针疗法在预防CIPN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护理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方式和护理评估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组间在
在地下电站工程中,竖井及斜井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建筑物,布置较为普遍,且竖井及斜井的规模仍在不断加大,在施工中,竖井及斜井的施工历来都是水电工程中的难题,有明显的特殊性。DL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制造执行系统的工时采集和统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各工序工作内容精细化分解成标准颗粒度,测算各颗粒度的标准作业时间,建立产品工时快速录入采集平台,通
近些年来,药物与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危害性及其污染控制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新热点。PPCPs质量浓度非常低,一般在ng/L-μg/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首次制备了一种新型多金属氧酸盐,采用扫描电镜(SEM)、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S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中央性前置胎盘100例临床资料,其中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31例
焊接过程中的加热和冷却循环不可避免地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从而影响焊接结构的加工精度和使用性能等。因此,分析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以控制和消除残余应力是非常重要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协同创新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通过创新系统主体授权专利合作,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联系,揭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空间
研究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外环境适应能力强,其容易在物体表面、各种医疗用品管道等位置定植。鲍曼不动杆菌也可经由医院内医务人
从来,女性在文学中大都是被作为禁忌或图腾两种模式来定评的,昆德拉笔下的阿格尼丝与劳拉却越出此限。《不朽》其实是一本写女性的书,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了告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