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府矿区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采矿工程引起地表塌陷、地下水位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地下水资源损害、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土地损害及修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神府矿区土地生态损害类型、特征、原因、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矿区土地生态损害的修复技术及措施,成果如下:(1)通过对神府矿区现场调查和研究,初步掌握了矿区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地面塌陷、水资源损害及尾矿弃渣压占等对土地生态的损害,在对塌陷损害程度、行政界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基础上,将矿区土地损害划分为10个损害区。(2)土地塌陷是土地生态损害最直接表现,通过地表塌陷损害分析,矿区地表塌陷的关键因素是煤矿的开采方式、开采层数及开采深厚比。神府矿区目前大型矿山多采用综采进行开采,其地表塌陷范围较大,形成塌陷面积43.33km2,地表损害较严重;小煤矿主要采用房柱式开采方式,同时小型矿山越界开采或煤矿之间采空区相互贯通,易造成矿区的采空区塌陷。(3)水资源的流失与污染是土地生态损害的关键,开采引起该矿区地下水位下降,自90年代至今下降了0.5~4.5m;地表径流减少,与1976~1980年相比较,地表径流下降了34.5mm;水质变差,河水中氟化物、硫化物及总磷三项污染物超标,单项污染物超标率分别为13%、87%和20%,其中,以硫化物超标最为严重,最大超标倍数为12.25,平均超标倍数为10.89,达到了极度污染等级;总磷达到中度污染,氟化物为轻度污染。(4)植被损害是土地生态损害的最严重的后果。植被面积、种类减少,乔木死亡,林草地减少3942.4ha,灌木为主的防护林呈现退化,60%植被发育不良。(5)通过神府矿区补连塔煤矿土壤改良、植物恢复对比,矿区工程复垦后必须进行土地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土地生态的恢复与重建。(6)在对该区植被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神府矿区复垦的植被物种选择和配置模式,灌草型植被配置模式对土壤的恢复优于乔灌草型,因此在神府矿区的植被恢复模式应以灌草为主,乔灌草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