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减少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监管层一直在不断完善和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由此,学术界对于如何才能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一直饶有建树,特别是对于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诸多理论。其中,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数量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和信息供给量,必须研究哪些因素对两者具有深刻影响。但是,对于影响信息披露频率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因素研究,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由此,本文提出了发挥滤波效应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提高决策相关性的研究命题。滤波效应是一种对信息的还原,它借助于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增加和信息披露频率的提高来发挥对噪音的过滤作用,从而增加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论文首先对于滤波效应进行了概念的梳理和机理的阐释。在这部分的研究中,笔者划分了两个层次:界定证券市场的噪音和信息披露之间的冲突;定义和解释滤波效应及其机理运作。证券市场的噪音被本文界定为扰动和破坏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的衍生信息。它对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威胁。因此,如何减少噪音、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供应量,是提高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滤波效应”正是针对降低噪音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监管当局为了降低噪音,规范证券市场,对充分披露原则始终持支持的态度,而支持的原因其主要理论支撑就是认为存在“滤波效应”。滤波效应,是指信息披露频率越高、所披露的信息质量越高,越能够像物理学中的“滤波”一样,消除各种噪音信息的无谓干扰,使得股价波动减小回归和反映真实的公司价值,并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真实的决策信息。其次,本论文通过阐释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披露频率和滤波效应三者之间关系,提出“高透明性的信息披露(即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频率提高的有机耦合,乃是“滤波效应”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双引擎”这一重要观点。接着,本文实证我国证券市场究竟是否存在滤波效应,滤波效应的强弱程度如何,结果发现呈现弱性滤波效应。为了寻找产生弱性滤波效应的原因,本文利用了信息披露透明度、信息披露频率和滤波效应三者之间关系,即:信息披露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频率两者的耦合是滤波效应的双动力,滤波效应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者。在理性的范围之内,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信息披露频率有限度地越高,滤波效应越明显。也就是说,我们利用信息披露透明度、信息披露频率和滤波效应三者之间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寻找那些以强烈影响信息披露透明度、信息披露频率的方式间接影响滤波效应强弱的多视角成因来解决寻找直接影响滤波效应的因素的困难性。我们寻找原因遵循两条并行的思路,一条思路是寻找那些通过强烈影响信息披露透明度间接影响滤波效应的因素,另一条思路是寻找那些通过影响信息披露频率间接影响滤波效应的因素。笔者照这两条思路分别对各个可能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有些因素和信息披露透明度、信息披露频率有密切关系,并且通过影响透明度和披露频率间接影响滤波效应;有些则关系不明显,对滤波效应也没什么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如何增强滤波效应的一些建议。论文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尝试进一步挖掘证券市场的滤波效应的概念和内涵,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披露频率和提高投资者决策有效性的关系,以试图最终解决长期困扰证券监管层的关于信息不对称、决策相关性低的问题。本文首先认为滤波效应有利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然后检验滤波效应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强弱程度,进而剖析弱性滤波效应的原因,提出政策建议。在检验我国证券市场滤波效应的强弱性时将市场模型进行了一些变量调整。其中用风险水平替代了波动变量Beta值,还引进了其他一些替代变量衡量波动性。本文利用信息披露透明度、信息披露频率和滤波效应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寻找影响信息披露透明度、信息披露频率的因素群,间接找到引发弱性滤波效应的多个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