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力响应测量的结构非线性恢复力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u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震等强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损伤的出现和发展大量并快速地呈现,评估当前结构的可靠性、性能、预防灾害的潜在能力以及结构剩余寿命,并为结构的改进和加固提供数据极为关键。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一直以来在土木与基础设施工程生命周期绩效评估和维护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动力荷载下裂缝等工程损伤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过程。严格地说,传统的振动和基于特征值提取的损伤识别方法只适用于线性系统。由于不同工程结构非线性行为的唯一性,一般情况下很难用非线性恢复力的参数形式来表达钢筋混凝土等工程结构。因此,研究和发展一种普适的能够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识别方法很有必要。基于以上背景,发展了一种多自由度下基于二重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的时域非线性恢复力识别方法:(1)在理论方法部分,基于二阶中心差分法,推导出一种由采集得到的加速度响应来获得位移和速度信息的方法。仅仅基于结构的外部激励信息和加速度信号,并在结构参数和结构质量均未知的条件下,考虑完整激励和非完整激励两种情况,运用最小二乘算法以及牛顿第三定律就可以对结构的质量以及非线性恢复力表达式的系数进行有效地识别。(2)在数值模拟部分,通过数值模拟利用本文提出方法对一个分别嵌入经典的VANDERPOL非线性系统和MR非线性系统来模拟结构非线性行为的四层剪切型模型结构进行非线性恢复力以及结构质量的准确识别,同时也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模拟中分别考虑了系统完整激励和非完整激励两种情况,此外,还考虑了噪声水平的影响。基于加权全局迭代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分别通过对经典桁架和两种非线性系统的数值模拟来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3)在动态实验中,通过一个四层的钢框架剪切型结构的第四层中引入两个MR阻尼器来模拟结构的非线性行为。首先根据前面所述的仅仅只利用相应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和外激励信号,基于切比雪夫表达式的识别方法对MR阻尼器力进行了识别,然后将得到的识别值与力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结构的模型参数以及每一层的质量均未知,该法在仅仅只利用相应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和外激励信号就能对结构的非线性恢复力以及质量进行准确可靠地识别,它为需要考虑结构非线性行为的结构识别提供了一条可行、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阐述中国式养老文化内涵、界定养老设施建筑研究范围,其次结合当前我国养老模式、相关政策,通过分析实地调研现状与问题,以中国式养老文化为导向,从强化安全性设计、
混凝土箱型梁具有抗扭刚度大、整体性能好、铺设管道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大量箱型梁在使用阶段腹板上便出现了较多的斜裂缝,这些裂缝的存在对结构产
  城市化的热风掀起了城市周边建设的高潮,长春净月区高校群正是在这种热潮中顺势而生。本文从宏观对净月区高校群与长春城市文化的关系到微观对高校群内各文化要素的塑造进
  东北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既是东北地区早期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各自深度发展和长久积淀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原文化与东北本土多元文化不断碰撞、渐趋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城建设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呈现出"单质化"和"同质化"现象,城市文化个性不足或缺失是造成"千城一面"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分析,挖
  通过对恩施龙马境内现存的盐茶古道商贸聚落进行寻访和实地调研,对现存商贸聚落中的建筑进行对比和归纳,分析盐茶文化以及恩施地区的土苗文化对这些传统聚落和建筑空间形态
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和分析方法大多数没有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直接建立在刚性基础之上,但研究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它能延长结构
边缘建筑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及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他文化特质的吸收,整合自身有效的文化资源,完成其对建筑文化的创新,这对城市的有机发展有着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剪机理十分复杂,虽然已开展大量研究,但仍缺乏合理的计算理论。各国规范大多采用经验公式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计算结果相差较大。
  本文介绍了寿公祠、石公祠两座祠堂建筑的建筑组织方式和建筑形式处理,对其多元的建筑语言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边缘文化的视角对其多元建筑语言背后所反映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