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主体的身份定位——《晃来晃去的人》的拉康式解读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美国现当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的主题侧重反映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揭示了美国当代社会的精神危机。贝娄的第一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以日记形式记录了主人公约瑟夫追寻自由的心理历程,并为贝娄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这部小说中的世界尽管远离战争,但却被看作是最优秀的战争小说之一,因为它营造了一种强烈的战争气氛。人生本身就是斗争,不仅要跟人斗争,而且要跟种种非人的力量斗争,还要跟自我斗争。  在当前对该小说的研究中,多数是将该小说与贝娄的其它几部长篇小说进行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主要从存在主义、文化归属、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主人公精神流浪意识等角度来进行;此外,批评家主要从道德伦理、人物异化、犹太移民文化、小说结构等角度对该小说进行的解读。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很少有人从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入手来探析主人公约瑟夫的心里变化。而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于理解约瑟夫的心理变化十分重要,因此,本论文试图利用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从想象界、象征界和真实界三个维度来探讨《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约瑟夫心理困境的形成过程、根源以及解决之道。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索尔·贝娄和《晃来晃去的人》,以及目前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雅克·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包括无意识、镜像阶段、主体三界论、他者和欲望。第三部分主要从主体想象界的角度,结合镜像理论来分析主人公约瑟夫的内心冲突。第四部分主要从主体象征界的角度,结合大他的理论具体分析了约瑟夫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之间的冲突。第五部分从主体真实界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约瑟夫的真正欲望并指出解决办法。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通过这六大部分的叙述,本论文揭示了约瑟夫如何对自己的社会身份进行重新定位。约瑟夫渴望自由,当得到自由的生活时却又不知该如何利用,这种自由的生活反倒成为了他的负担。他不断地反省怀疑,思索生命的意义,却总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经过与内心世界和与外部世界的一系列冲突之后,约瑟夫认识到真正的自由并非身体的自由,而是在遵循社会规范的前提下的心灵自由。这对处于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当如何进行身份定位给予一定的启发。
其他文献
人际功能是韩礼德功能语法中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指语言有建立和维持人们日常交际中的社会关系作用。语言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以及对事物的推断在其交流过程中通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一个孩子的诗园》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并享有盛名的一部儿童诗集,被誉为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优美的启蒙教材”。《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了《一个孩
第七章图rn“图”是三种重要的数据组织形式之一,同时,图也是我们研究的最后一种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历年来,“图”以其数据组织形式的复杂性和算法的晦涩难懂成为众多读者考
在历年数字电子技术考研题目中,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是要求重点掌握的也是必考的,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分同步和异步时序电路,因此,本文就同步和异步时序电路分析的题型,列举几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比较强.它不像计算机组成原理,很容易可就可以从具体机型中得到直观的印象.一般条件下考生很少有条件能接触到大规模、指令流水等实际实体
伊迪丝·华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一位重要的多产女作家。《欢乐之家》作为她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受到了批评家们的极大关注。他们大多从女性主义视角、自然主义倾向
本研究基于Martin提出的语类理论,遵循语类是“一个通过语域来实现的有步骤、有一定目标的社会过程”这一原则,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刊载于CiayhnDl的体育赛事新闻中选取30篇
本文对于PLC在现代电控系统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于电控系统的可靠性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并结合PLC系统的特点,对当前电控系统可靠性设计提出了意见,希望可以在未来的设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英语在世界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学生而言,阅读是需要掌握的非常重要和基础的英语学习技能。动机被认为是二语或外语学习中主要决定性因素之
要进行程序设计,必须具备语言、算法、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语言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语法结构,即程序设计中数据表示的方法和流程设计必须遵循的规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