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上海分行银团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团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种成熟的融资产品,它具有传统双边贷款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比如可以有效的分散信贷风险、贷款期限长、金额大、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满足了世界经济发展对融资的需求。 我国的银团贷款自上世纪八十年末开始代起步,目前已成为大型项目融资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之一,并正在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之一。如果能够加以有效利用,必将改善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现状,提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保证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本文通过分析工行上海分行银团贷款风险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旨在加深国内金融界和金融机构对银团贷款风险的认识,从而提高整个国内银行系统对银团贷款风险管理,促进这一金融工具的健康发展。 文章共分六个部分,从银团贷款风险管理基本概念和范畴的阐述到具体问题的成因分析,最后到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逐步论述如何完善和提高工行上海分行银团贷款风险管理。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分析了银团贷款的含义及其发展的背景。指出我国银团贷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落后于国际市场的发展。本文力图通过对工行上海分行银团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要求在借鉴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我国的银团贷款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和改善。 第二章是银团贷款风险管理理论的分析。分析了风险的分类和定义,阐述了现代商业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指出商业银行面临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而本文也将主要从信用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该章还分析了银团贷款的流程,并指出其的特点和风险。其特点包括:贷款金额大、期限长、参与的银行多、能有效分散贷款风险、有额外的中间业务收入等。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本章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国内最新的银团贷款监管要求也做了阐述。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分析国外银团贷款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我国银团贷款的发展现状。对国际和国内银团贷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我国目前银团贷款市场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银团贷款制度框架逐步完善;银团贷款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银行分散贷款风险的观念有待加强;我国银团贷款发展不平衡;我国银团贷款风险管理手段缺乏和落后等。 第五章阐述了工行上海分行银团贷款业务的现状和发展特点。文中分析了制约工行上海分行银团贷款业务发展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四方面,第一,对银团贷款缺乏积极性;第二,银团贷款行业风险比较集中;第三,涉外银团贷款有潜在的法律风险;第四,缺乏分散风险意识。同时,该章分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中包括:第一,组织结构和业务审批流程不够优化;第二,缺乏先进的信用风险度量工具;第三、信息不对称、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参贷行风险;第四,过分依赖牵头行的信息备忘录;第五,缺乏专业人才。 第六章,针对前文所提出的若干问题,本文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二个层面上对完善工行上海分行银团贷款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包括从外部环境上要:第一,建立银团贷款统计信息系统和信息披露制度;第二,鼓励和规范银团贷款二级市场规范发展;第三、建议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第四、建立区域性组织。从内部环境上要第一、成立“事业部制”,合理分配银团贷款风险;二、避免行业集中风险;三、建立专业化的银团人才队伍;第四,建立中介机构进入银团贷款业务;第五、增加组建银团分散风险的意愿。
其他文献
本文以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模型为基础,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广泛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一改革是
发明缘由:rn电风扇吹久了,觉得身体干燥,很不舒服;晚上忘记关电风扇,风速稍大,就会感冒;有时蚊子多,身上被叮了许多小红包,于是我们设计了一种根据室内和人体的综合温度自动
期刊
当穿戴救生衣的落水者漂浮在水面上的时候,空中的搜救者不易发现他们,如果他们通过可升空气球发出求救信号,那么能很快被发现.所以,我决定发明“气球式”求救信号救生衣.rn研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民营经济体的规模也已逐渐超过国营、集体企业日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但由于中国国内现行信贷体制对民营企业仍
随着我国及赤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进步,普通话的有力推广,近年来赤峰方言的交际功能已日益淡化,其功能上的变异则表现为娱乐化,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以赤峰籍大学
期刊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集团日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具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