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政府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陆续解除多项金融管制,采取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已经先后开放了多种金融业务,逐步放宽外资银行的经营业务,而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的业务种类增加有限,这就导致银行业内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的银行业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监管层以巴塞尔协议为重要参考并结合我国金融业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加系统、科学的监管框架。同时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对其公司结构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处理不良资产,积极推进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将国有银行的经营推入市场化轨道,使其逐渐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003年,中央汇金公司注资450亿美元推动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启动了大规模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而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其经营效率。在我国,当前的融资结构依然是以银行体系作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直接影响着资金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对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尽管银行体系并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但是其效率的提高却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中国银行业综合效率水平的提高,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商业银行自身。2008年7月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风暴,并由此导致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此次危机中,我国因为经济基本面良好所受到的冲击较小,银行体系也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破产倒闭现象,但是危机起源于金融界的事实,让人们更加关注银行的健康发展。因此,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后,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处于什么状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利用1999-2008年的年度数据,测算各银行历年的技术效率及Malrmquist生产力指数,同时对生产力指数进行分解,判断其效率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通过对银行经营的效率值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每家银行所处的经营区间以及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整体状况。通过此研究来评估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对国有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以及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文章最后依各家银行的效率值及生产力指数将其放入不同的经营期间,以此来对各家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分别找出各银行的优势与不足所在,据此提出适当的经营改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