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医师辨证论治失眠有效治疗方药的发现研究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woshi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主体形式,是一种典型的“个体化诊疗”方法,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但以医生为主导的主客体互动的诊疗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是中医新思路、新学说、新理论、新方药等产生的根本源泉。医生作为辨证论治实施的主体,不同医生之间存在学术流派、理论水平、临床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种疾病或同一个患者,不同医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疾病或患者的特征。因此,辨证论治结果在证候诊断、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辨证论治疗效的不同。以名老中医为代表的中医专家,其学术背景、临床经验各有自身特点,但对同一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均会取得较好疗效。对于医生个体特征因素对辨证论治效果是否产生影响这一问题,课题组进行了以辨证论治的实施者——医生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医生的辨证论治的效果为指标,针对不同医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探索。目前,适宜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已经初步形成。但中医理论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理论,对疾病的认识应该具有共性特征或规律。即不同医生辨证论治某一疾病,在处方用药、配伍规律、病机认识等方面除了个人特点外还可能存在共性规律。但辨证论治诊疗过程中蕴含的继承与创新的内容是浑然一体的,很难将其分离开来。中医学是在临床实践中产生并不断验证发展的学科,“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是中医临床研究的基本模式。中医新技术、新方法、新方药的萌芽、发展、形成是从临床辨证论治实践中逐渐积累、提炼、升华的过程,直至从个体应用到群体应用。在临床诊疗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病例数据、典型医案数据和古今文献资料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资源。大数据时代,利用临床实际数据开展科学研究,从大规模数据中归纳获得临床有用或具备理论意义的知识,是形成创新知识和临床决策的有效技术手段。本研究选取失眠作为研究病种,利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数据仓库存储的辨证论治失眠实际诊疗数据,采用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开展多医师辨证论治失眠的有效治疗方药的发现研究,即进行辨证论治失眠的共性经验或规律的初步探索。2研究目的以名老中医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数据仓库存储的多医师辨证论治失眠的临床实际诊疗数据,采用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明确辨证论治失眠的有效治疗方药、评价指标与适应症,为形成初步的辨证论治失眠有效治疗方案奠定基础。3研究内容3.1有效失眠病例的筛选研究以实际诊疗数据中失眠的相关症状、睡眠质量变化或者睡眠时间变化等要素为依据,参考失眠相关量表条目,制定失眠疗效评价指标、诊次疗效和病例总体疗效评价的标准;进行失眠病例数据的诊次疗效和总体疗二次标注的平台构建及标注流程的研究,完成失眠病例的效果标注与审核,筛选出有效失眠病例数据。3.2有效失眠病例的数据化研究首先,进行失眠数据的预处理。应用SQL语句查询检索,通过关联患者ID号分别提取研究主题分析需要的失眠病例数据各类信息的原始数据;制定失眠病例数据诊断、症状、治法、方剂、中药、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的预处理规则;利用ETL工具(数据抽提、转换和装载系统)分别对提取的失眠病例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形成结构化的失眠数据信息。其次,通过失眠病例疗效标注平台完成病例疗效的二次标注,形成可供分析研究的最终失眠病例数据集。3.3基于实际诊疗数据的辨证论治失眠有效核心方药的发现研究通过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失眠有效核心方药的主体构成、适宜剂量、适应症等内容。适应症的分析主要从证候、临床表征及疗效影响因素等方面考虑,通过对失眠病例的合并症、证候诊断、症状、年龄等因素进行决策树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分类训练,探讨辨证论治失眠的疗效影响因素。4研究方法4.1通过失眠疗效评价指标的文献研究及失眠实际诊疗数据的疗效评价信息的筛选,制定基于失眠实际诊疗数据的疗效评价指标、效果标注标准及方法;4.2利用SQL Server2008工具和ETL数据处理工具软件,人机结合,对失眠数据进行分批提取、审核、清理、合并、效果标注等步骤,加载成目标数据库,使用Liquorice软件进行复杂网络的数据挖掘分析。5结果5.1初步构建基于实际诊疗数据的失眠疗效评价指标、效果标注方法和流程5.1.1失眠疗效评价指标选用失眠主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具体包括:失眠、睡眠总时间短、入睡困难、睡眠不实、易醒、醒后难再入睡、早醒、多梦;诊次疗效评价类别分为临床痊愈、好转、无变化、恶化四种情况;总体病例疗效评价分为临床痊愈、有效、无效三种情况。5.1.2建立失眠疗效评价标注平台基于实际诊疗数据的失眠疗效评价指标内容,在ETL数据处理软件中构建失眠病例治疗效果的疗效标注平台。5.1.3形成失眠病例数据效果标注的方法和流程5.2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失眠有效核心方药的发现研究5.2.1失眠有效核心药物的主体构成酸枣仁、远志、茯苓、当归、柴胡、白芍、川芎、甘草、石菖蒲、龙骨5.2.2失眠有效核心药物的剂量范围酸枣仁20-30g,远志10-12g,茯苓10-15g,柴胡10-15g,白芍10-15g,川芎10-15g,石菖蒲10-15g,龙骨20-30g,甘草6-10g5.2.3失眠有效核心药物的适应症1)证候类型以肝郁证、血虚证、痰热证、肾虚证为主;2)临床症状体征以入睡困难、多梦、易怒、心烦、汗出、头胀、头痛、精神差、心悸、颈部僵硬、耳鸣、健忘、舌淡、苔薄、苔黄为主;3)失眠疗效影响因素(1)合并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遗症、睡惊症、腔隙性脑梗塞、偏头痛、神经官能症对失眠疗效有影响;(2)证候诊断:心肾不交证、脾肾阴阳失调证、肝阳化风证、心肝血虚证、心肝火旺证、肝郁阴虚证、心神不宁、阴虚肝胃郁热、血不养心、五脏失养、心虚证对失眠疗效有影响;(3)症状体征:对失眠疗效有影响的症状体征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疼痛类:面部疼痛、后背疼痛、膝关节疼痛、乳房胀痛、牙痛;②小便异常类:尿后余沥、夜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小便气味重;③肢体异常:双下肢肌肉萎缩、右侧肢体麻木、四肢凉、右下肢活动不利;④月经异常情况: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行前乳房胀痛、停经;⑤脾胃功能异常:五更泻、反胃、脘腹胀满、烧心、反酸、食量大等:⑥情志因素:悲伤喜哭、精神紧张、恐惧、精神差等;⑦其他症状体征:舌苔白腻、齿痕舌、花剥苔、吐痰涎、鼻塞、喷嚏、头昏等。(4)病例基本信息,根据关联系数的大小可知,年龄对失眠的疗效没有影响。5.2.4加减配伍规律痰热者,配伍黄连、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肝郁化火者,配伍牡丹皮、栀子;心脾两虚者,配伍党参、黄芪、白术、龙眼肉、木香;肾阴不足者,配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心肾不交者,配伍黄连、肉桂;肝阳上亢者,配伍天麻、钩藤、蝉蜕、僵蚕;脏躁者,配伍甘草、浮小麦、大枣;阴津不足者,配伍生地黄、麦冬、五味子;血瘀者,配伍桃仁、红花。5.2.5常用药对辨证论治失眠的常用药对有:酸枣仁-远志、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夜交藤、酸枣仁-知母、酸枣仁-丹参、远志-石菖蒲、柴胡-白芍、龙骨-牡蛎、郁金-合欢皮等。5.3有效失眠病例数据中疗效评价指标的“好转率”情况5.3.1有效失眠病例数据中“临床痊愈”的症状体征以失眠的伴随症状体征为主,如心烦、大便于、小便黄、腹胀等,而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睡眠不实等失眠主症的痊愈率相对不高。5.3.2有效失眠病例数据中“好转”的症状体征主要为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睡眠不实、精神差、纳差、心烦、头晕、乏力、口苦、大便干、口渴、心悸、嗳气、口干、尿频、头痛、胁痛等。其中,失眠主症的好转率较高,失眠为82.63%、睡眠不实为93.94%,入睡困难为77.25%、多梦为60%。6结论6.1基于实际诊疗数据的失眠治疗效果标注研究是数据利用分析的重要环节,本文制定了失眠实际诊疗数据的评价指标、效果标注平台及方法,为其他病种开展实际临床数据应用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6.2本文通过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基于实际临床数据的失眠有效核心方药的组成、适宜剂量、配伍规律、适应症等内容,为以后失眠方药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6.3利用临床实际数据结合数据挖掘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传统古方的应用,也揭示了现代临床的加减应用规律;6.4基于实际诊疗数据的复杂网络分析进行中医新方药发现的方法是可行的,数据是关键。
其他文献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特定医治关系。医患关系是不是和谐直接影响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它已经从一个纯粹的医学问题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这一命题并从八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路径。2017年,党的十九
作为现金流量增长的重要基础和源泉保证,投资活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也间接影响着社会的资本配置效率,这决定了研究投资效率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投资效率相关文献的梳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患导致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研究背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处于世界疾病谱的首要位置,在我国这类疾病因致死率、致残率高、治疗费用巨大,也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既往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冠心病、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获取不断碎片化、读者选择趋于多样化,数字媒体的山现,令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目趋激烈,传统期刊向新媒体转型的愿望变得愈发强烈。在传统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也不断崛起,另外,国内银行同时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各银行间的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针对该病的有效防治药物
近年来,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方兴未艾。服务外包作为此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因其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及促进就业等特点,受到各国广
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发展已有20余年,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开始将上市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高额的投资回报吸引了众多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加入,自此,私募